2007年,范冰冰和佟大为合作了电影《苹果》,这部电影里有不少火辣的亲密戏,而且两人都亲自出演,没用替身。范冰冰坦然表示:“激情戏嘛,是剧情需要。”佟大为则笑着解释:“我们那就是演有感情的生孩子戏。” 2011年,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范冰冰眼神坚定地说:“激情戏很有必要,对塑造角色帮助很大。”这话一出,大家不禁又想起了四年前那部引发诸多议论的《苹果》。 回溯到2007年,《苹果》一上映,就在国内电影圈掀起轩然大波。这部由李玉导演的影片,手法大胆,聚焦都市女性在情感和生活方面面临的难题。范冰冰饰演的女主角,有多场尺度颇大的亲密戏,尤其是和佟大为那场长达9分钟的戏份,当时让观众和媒体都炸开了锅。 佟大为接受采访时,轻松地说道:“我们就是在拍有感情的生孩子戏。”虽然说得云淡风轻,但背后体现出两位演员的专业精神。据说拍摄时,导演喊停后,他俩还沉浸在角色中没回过神。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猜测他俩因戏生情,不过这始终没有确切说法。 《苹果》的故事不止于此。范冰冰在片中除了和佟大为的对手戏,与梁家辉也有不少令人咋舌的亲密戏。梁家辉饰演范冰冰的老板,剧情中有对她动手动脚的情节。那些场面的尺度,有人觉得能和《色戒》相提并论。 实际上,《苹果》原本定位并非大尺度电影,更倾向于文艺片。然而,为数不多的激情戏却给观众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听说拍摄时的尺度比上映版本大很多,删减了不少内容。 《苹果》不仅内容存在争议,还反映出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特殊状况。虽然它获得了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展现出一定艺术水准,但在国内,因其大胆的表现被扣上“争议”的帽子。 范冰冰后来回忆这部作品时说:“每个交到我手上的角色,我都得演好。这既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也是对观众负责。”从这话能看出她为何愿意亲自出演激情戏,而不找替身。 2017年,佟大为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平静地表示:“作为演员,我们的任务就是演好角色,讲好故事。”这番话让人重新思考演员在面对大尺度戏份时应如何抉择。 范冰冰的演艺道路充满波折。刚进入演艺圈时,她曾遭遇角色被换。据她自己讲述,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角色,被剧组金主替换。这件事让她深感演艺圈的不易。但等她走红后,类似情况就再也没发生过。 《苹果》中的表演,让范冰冰获得更多关注的同时,也引发更多质疑。对于大尺度表演,她曾表示:“对我来说,这都是表演的一部分。我想对观众负责,把角色完整呈现。”这种专业态度在她后续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相比之下,佟大为在《苹果》之后的发展较为低调。他尝试了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都有不错表现。他对范冰冰评价道:“在片场,她很专业,能迅速进入角色。”这种对彼此专业性的认可,或许是他们能够完成那些具有挑战性场景的关键所在。 中国电影行业对于尺度的把控一直在变化。从早期的《玉蒲团》到《苹果》,再到如今的作品,行业标准不断调整。舒淇出演《玉蒲团》后,发展一度受到限制,而范冰冰在《苹果》之后,却能够继续拓展自己的演艺版图。这种差异,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行业环境。 《苹果》上映后,市场反响复杂。票房表现一般,但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认可,范冰冰和佟大为的表演也得到专业人士好评。然而在大众层面,评价两极分化:有人称赞其艺术价值高,能反思社会现实;也有人质疑其表现手法。 随着时间推移,《苹果》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逐渐明晰。它不仅是范冰冰和佟大为演艺生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电影探索表现力边界的一次尝试。他们选择亲自上阵、不用替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以及对演艺职业的坚守。 2020年,有电影评论人这样评价《苹果》:“它标志着中国电影在表现手法上的一次突破,也见证了演员们为艺术表达所付出的勇气。”
17岁的林青霞。17岁的张曼玉。17岁的张柏芝。17岁的高圆圆。17岁的
【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