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贸易战,让那么多假盟友“原形毕露”!美国一施压,欧洲扛不住了,非洲收了中国超1万公里铁路的基建大礼,都换不来关键时刻的一句公道话!
这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坚持了几十年的 “不结盟” 策略,简直是行走的外交智慧教科书啊!
先说欧洲这出 “美式撒娇”。美国前脚宣布对欧盟钢铝加征 25% 关税,后脚欧盟就祭出 260 亿欧元的反制清单,结果不到三个月就 “秒怂”——4 月 10 日,欧盟宣布暂停部分反制措施,理由是 “给谈判留出空间”。
德国总理朔尔茨更直白:“欧洲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占我们从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
言下之意,跟中国撕破脸,欧洲车企先得脱层皮。这种 “雷声大雨点小” 的操作,活脱脱就是职场里被甲方压价后敢怒不敢言的乙方心态。
再看非洲这盘 “现实棋”。中国帮非洲修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甚至把坦赞铁路都盘活了,按理说该有点 “香火情” 吧?
结果美国一施压,南非股市直接暴跌 4.5%,市值蒸发近万亿兰特,却没见哪个非洲国家在 WTO 替中国说句话。
南非副总统马沙蒂莱倒是在 G20 峰会上呼吁 “关注贸易战对全球南方的冲击”,但话锋一转又强调 “非洲要靠自主开发关键矿产”。
说白了,非洲国家心里门儿清:基建是面包,政治站队是甜点,饿着肚子时当然先抓面包。
反观中国的 “不结盟” 策略,简直是 “以不变应万变” 的典范。既不跟美国玩 “阵营对抗”,也不搞 “零和博弈”,而是用 “结伴不结盟” 的方式广交朋友。
就像中非合作论坛,中国给非洲提供零关税政策,帮他们建铁路、搞工业化,却从不干涉内政。
这种 “基建换人心” 的套路,比美国那种 “胡萝卜加大棒” 高明太多 —— 毕竟,你见过哪个借钱的大爷会对债主横挑鼻子竖挑眼?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盟友的 “变脸” 也不全是坏事。正是因为贸易战,让大家看清了 “盟友” 的本质:所谓的 “共同价值观”,在经济利益面前脆弱得像张 A4 纸。
欧洲也好,非洲也罢,说到底都是在算 “自己的账”。而中国的不结盟策略,恰恰给了这些国家一个 “不选边站队” 的理由 ——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绑在一条船上。
现在问题来了:当美国的盟友体系像破筛子一样漏风,中国的 “不结盟” 策略会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新范式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毕竟,在这个 “没有永恒朋友,只有永恒利益” 的时代,或许 “不结盟” 才是最稳固的结盟方式。
零舍巴闭
中国给非洲带去繁荣,非洲却觉得中国不应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