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的一天,有人偷偷告诉高太后,新来的乳母私下里迷惑皇上,皇上尚未成年,还请太后多多管束。高皇后却说:这是不可能的,对于皇上我很了解。背地里却开始暗暗调查。 北宋元丰八年,十九岁的宋神宗突然病逝,九岁的六皇子赵煦被推上皇位,史称宋哲宗,朝堂上垂着珠帘的宝座里,坐着的却是哲宗的祖母高太后。 这位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老妇人,此刻正握着大宋王朝的实权。 按照祖宗规矩,皇帝年满十五岁就该亲政,可高太后看着龙椅上那个瘦小的身影,总觉得这孩子连奏折上的字都认不全。 她往孙儿身边安排了几个五十多岁的老宫女,这些人在仁宗朝就伺候过嫔妃,最懂规矩,可少年天子哪受得了这个,整天对着满脸褶子的老嬷嬷,连吃饭都提不起筷子。 朝中有几个机灵的大臣看出了门道,他们私下给皇帝支招:太后不是要咱们给公主找乳母吗?咱们明着找乳母,暗里给您物色几个可心的姑娘。 没过几天,京城里就传开了选乳母的消息,其实内廷早派了画师去民间搜罗美人,最终挑中的刘氏姑娘,生得杏眼桃腮,腰身细得能掐出水来。 这姑娘本是汴京城外磨豆腐人家的女儿,被八抬大轿接进宫时,还当真是去给公主喂奶的。 高太后在慈明殿听说这事,手里的茶碗重重磕在案几上,她嘴上说着"皇帝我了解",转头就派了心腹太监去查。 老太监回来禀报说乳母确实在福宁殿当差,可皇帝批折子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三更天还亮着灯。 元祐七年春分,高太后在太庙前给皇帝办了及冠礼,按照《宋会要辑稿》记载,这场典礼足足筹备了半年,光是礼器就新铸了八十多件。 典礼结束后,太后把孟家女儿指给哲宗当皇后,孟氏是洛阳旧族的大家闺秀,父亲在御史台当差,祖父还做过枢密副使。 洞房花烛夜,哲宗看着端庄得像菩萨似的皇后,满脑子都是刘氏姑娘笑起来露出的小虎牙。 高太后驾崩那年冬天特别冷,汴京城里的雪积了半人高,哲宗跪在灵堂前守孝,眼睛却总往侧门瞟,刘氏穿着素服躲在廊柱后面,鬓角别着朵白绒花。 等到二十七天孝期刚满,皇帝就下旨册封刘氏为婕妤,原先伺候过他的老嬷嬷们,都被打发到皇陵去扫落叶了。 孟皇后在宫里过得像尊泥菩萨,有次冬至祭天,内侍省按规矩要给皇后备金丝凤冠,尚服局的人却说料子不够,最后端来顶银鎏金的充数。 这事传到前朝,谏议大夫范祖禹在奏折里写"中宫式微,非国家之福",哲宗朱笔一挥批了"多管闲事"四个字。 倒是刘婕妤的居所越换越宽敞,最后搬进了离皇帝寝宫最近的柔仪殿。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在批阅西夏战报时突然吐血晕厥,御医们轮番诊脉,开的药方摞起来有半尺高。 刘氏日夜守在龙榻前,有天半夜听见皇帝说胡话,喊的竟是"奶奶别抢我糖人",等皇帝咽了气,刘氏抱着才两岁的小皇子,在灵前被群臣拜为太后。 这时人们才发现,她早把当年伺候过哲宗的老太监都换成了自家亲戚。 要说这刘太后也是个奇人,她不像汉朝吕后那样给外戚封侯,也没学武则天立块无字碑。 有年黄河发大水,她穿着粗布衣裳带后宫嫔妃捐首饰,这事《续资治通鉴长编》里记得清清楚楚。 倒是孟皇后后来出家当了道姑,在瑶华宫一住就是二十年,直到金兵打过来那年,汴京城破的前夜,八十岁的孟氏颤巍巍爬上宫墙,望着北方说了句:"早知今日,当初就该让那磨豆腐的丫头当皇后。" 参考资料: 《宋史》
北宋年间的一天,有人偷偷告诉高太后,新来的乳母私下里迷惑皇上,皇上尚未成年,还请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21 11:54:02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