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浪潮,技术前沿可能更避无可避。
AI发展直观展现了这一点,两年前在关于AI未来形态时,李彦宏判断:“10年后,50%的工作是提示词工程。”
当时不少人认为这个判断可能激进了,AI取代没有这么快。
但今年来不少项目的表现是,核心代码没几行,大量工作全是提示词,以及各种调用。回头看,李彦宏的判断是准确的。
谷歌刚刚举行的 I/O 大会上,更是到了 MCP,并将其作为 AI 智能体与外部应用交互的核心技术之一。希望加速推进 AI 与多平台、多工具的深度整合。微软也表态要对MCP相关方向提供全面支持。
李彦宏其实下手更早。千帆平台全面兼容MCP;百度搜索构建MCP Server的发现平台;百度的文心快码是国内首个支持MCP Server的智能编码助手;百度地图已经完成了10个核心API接口和MCP的对接。文库、网盘也在通过MCP Server的方式,把越来越多的能力逐步开放出来。
随着大模型不断发展,过去代码层面的工作都要自己来,现在你只要做核心部分,剩下的可以大量调用AI工具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