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买下李嘉诚港口的美国财团,竟还是中国12家龙头企业的大股东,原来美国早已进行布局,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花重金,砸入了中国市场。 最近有一件事在网上被炒得火热,那就是李嘉诚旗下的公司把一批港口资产卖掉了,总价高达228亿元人民币。 这本来是一桩商业交易,但有意思的是,接手的买家居然是美国的贝莱德集团。这一发现让不少人觉得耐人寻味,甚至开始担心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套路”。 可能很多人对“贝莱德”这个名字不太熟,其实它可是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掌管着超过10万亿美元的全球资产。别看它低调,在全世界很多大企业的股东名单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且,它不仅在海外投资,早在好几年之前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买了不少中国企业的股票,比如宁德时代、中芯国际、贵州茅台等等。也就是说,这家美国公司已经悄悄在中国布局了很久。 这次它又接手了李嘉诚卖出来的港口,有些人开始觉得,这不是巧合,可能是美国资本想进一步渗透进中国的重要领域。 毕竟港口不仅仅是运输货物的地方,更是对外贸易的关键通道。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这类基础设施如果被境外资本大量持有,确实容易引发担忧。 不过,也有人认为贝莱德其实只是个投资机构,本质上它是帮客户理财的,持股也都是被动的,并不会参与企业实际运营。 它在中国持有股份的那些龙头企业,绝大多数也是通过买指数基金、ETF这种方式来的,并不是“控股”或者“收购”意义上的参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说它“控制”了中国企业,未免有些夸张。 再看李嘉诚卖港口这件事,其实也不是头一次他大规模处理资产了。 这几年,他的企业已经在逐步撤出内地和香港的一些传统产业,有人解读为“撤资”,也有人觉得这只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的正常商业决策。 无论如何,作为一位以敏锐投资眼光著称的商人,李嘉诚做出这样的选择,多少会引发市场的联想。 但真正让大家紧张的是背后隐藏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核心资产,被外资慢慢买入。 一些人担心,中国在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会不会让太多重要行业被外资渗透?尤其是像港口、电网、能源、通信这种关键领域,如果监管不到位,未来是不是可能面临风险? 说到底,这次港口交易不过是一件事,但引发的讨论却涉及到一个更大的话题: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外资进入中国?是欢迎?还是设限?说实话,这两者并不冲突。 引入外资是发展经济的好办法,能带来技术、资本和市场;但关键领域就要保持警觉,不能放松监管。特别是像港口这样的基础设施,涉及到国家安全,那就必须慎之又慎。 当然,国家层面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这几年,不管是《外商投资法》还是《数据安全法》,都在强调一个核心原则:对外资要开放、也要有底线。既欢迎外资参与中国的发展,但不能影响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 说回贝莱德,这家公司虽然是美国的,但它的客户遍布全球,它自己也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做出平衡。此次它投资港口,也未必就是在搞“战略布局”。 不过,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对这种“悄无声息”的资本动作保持关注、讨论甚至质疑,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笔大资金流动都可能意味着某种潜在趋势。 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但战略一定有红线。我们不能一看到外资就恐慌,也不能一味相信市场自会调节。真正要做的,是加强监管、提升风险预警机制,同时也要增强我们自己的企业实力和产业控制力。 所以说,不管是李嘉诚的商业决定,还是贝莱德的投资行为,我们都不妨冷静看待。警惕可以有,情绪不要先行。 未来中国和美国的资本交往只会越来越多,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掌握主动权,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中国稀土管制失效了,美国能直接买到稀土了?5月16日,澳大利亚稀土公司宣布,成为
【1评论】【5点赞】
用户12xxx55
这么怕美国企业收购港口业务,还给他在中国搞业务?真是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