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德以不适应延安生活为由欲返苏联,毛主席劝他:“苏联正搞大清洗,此

邦丝随心养护 2025-05-22 16:14:06

1937 年,李德以不适应延安生活为由欲返苏联,毛主席劝他:“苏联正搞大清洗,此时回去,恐有生命之忧,望你慎重考虑。” 李德在延安的那些日子并不如意。他身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军事顾问,本应在红军的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际上,他的军事指挥并未得到红军的认同。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让许多人对他的指挥能力产生了质疑,尽管也有些人为他辩护,称他尽了最大努力,但结果依旧让他失去了军事指挥的权力。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李德被撤去了实际指挥职务,从那时起,他不再是红军的核心人物,而只成了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外国顾问。   失去指挥权的他,只能做一些翻译和资料整理的工作,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吃的是粗粮野菜,住的是简陋的土窑洞。   正是这段艰难的日子,李德开始考虑返回苏联。1937年,他向毛泽东提出了回国的请求。毛泽东听后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提醒他,苏联当时正在进行大清洗,很多共产国际的成员返回后都出了事。   他建议李德要慎重考虑。李德听了之后沉默了很久,最终决定不立即回去,选择继续待在延安。   在那段时期,李德的心情愈发沉重。他在中国的日子并没有达到他当初的期待,反而常常因为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而感到孤立。   与同事们的关系也并不亲密,尤其是与他的第一任妻子萧月华的关系。萧月华是一个中国本地的干部,虽然她干练而热情,但两人的文化差异始终是无法跨越的鸿沟。   他们的婚姻维持的时间并不长,李德最终下定决心结束了这段婚姻,选择与李丽莲结婚。   不久后,因为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他被再次派往部队,做政治指导员。战后,他被安排到东德,投身翻译和出版工作,把一批共产主义经典著作译成德文。   李丽莲最终也未跟随李德回到苏联,而是继续留在中国工作。两人最终分离,李丽莲继续从事妇女外交事务,并一直未再婚,终老时依然使用李姓。   她偶尔会向朋友提起那位德国来的丈夫,提到他如何喜欢喝茶,怎么用毛笔写字,却总是写得歪歪扭扭。   但当朋友问起更多关于李德的事时,她便不再多说,仿佛李德成了她记忆中的一个过客。   而李德在苏联的最后岁月,生活已经不像往昔那样充满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指挥的挑战。   直到他去世时,这段历史几乎已被人遗忘,只剩下少数几个人记得他曾是红军的顾问,曾经在中国的革命洪流中参与过一些历史事件。

0 阅读:2150

猜你喜欢

邦丝随心养护

邦丝随心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