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道士毕云路过日军哨卡时,因为没有向日军鞠躬,被打得半死。毕云大怒,伤好后,他活跃于日军据点周围,专杀落单日寇! 毕云出身寒门,自小家境困苦,父母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幼年靠村中乡亲接济,度日如年。 七岁那年,村外道观来人化缘,道人见他瘦小孤苦、眼神清亮,便动了恻隐之心,将他带入山中抚养。 从此,他便有了吃饱穿暖之地,也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道观清修寡欲,但并不排斥拳脚修行,毕云每日早起扫地、挑水、烧火,闲暇时听师父讲一些拳术,又练习道家功法、步法。 久而久之,小小年纪便学得一身好功夫,他尤其擅长轻身术,踏叶无声、跃墙如飞,仿若夜猫入林。 1938年,日寇大举入侵,国内多地沦陷。 那年冬日,毕云独自下山入镇,想为师父置办一些草药和食粮。 路过街口时,正碰上日军哨卡盘查,他听不懂日语,也不明规矩,自顾往前走去。 怎料哨兵暴怒,呵斥他为何不鞠躬行礼,随即一枪托打在他头上,鲜血直流。 几个日兵将他围住,拳脚交加,打得他浑身是伤,昏死街头。 是一个老药铺的掌柜将他拖回铺中救治,几日后,毕云苏醒,浑身如刀割般剧痛,头皮被撕裂,肩膀脱臼。 他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日军高喊喧哗、百姓低声啜泣,心中怒火翻滚。 这一耻辱,成了他命运的转折。 他悄然返回山中,未告师父,只带走了随身佩剑与几件黑衣。 从此,毕云不再是那个温顺听话的小道童,而成了日寇心中的梦魇。 他昼伏夜出,专在日军据点外围活动,潜入哨站、刺杀落单巡逻兵、放火烧哨棚。 他从不恋战,每次出手皆迅猛果决,片刻脱身。 一年间,日军驻地丢了十余名士兵,有的喉咙被割、有的后脑中刀,尸体被扔在小道或树林中。 日军一度惊恐,甚至派出数十人搜山围捕,却始终无所获。 他们只知道,这人来无影、去无踪,被称作“黑衣幽灵”。 1940年,毕云被地方国民党武装招募,他本无意参与官军,但在一次解救被绑群众的行动中,他与国军小队合作得当,最终同意加入。 他被任命为小队长,专门负责敌后游击,但是时间一久,他便发现许多军官不思抗战,挪用军饷、贪图女色。 更有一次任务中,上级明知情报错误,仍命他带人突袭敌军驻地,结果全队险些全军覆没。 他拼死杀出重围,却发现原部队已弃阵而逃。 在他命悬一线之际,是一支八路军小分队赶来击退日军,救下他。 他在昏迷中听到一名八路军战士说:“这个人杀鬼子像砍瓜切菜,咱得留住!” 醒来后,八路军首长亲自慰问他,并邀请他加入抗日队伍。 毕云心灰意冷,想到国军中的腐败冷漠,又想到民间苦难如潮,毅然决然投身八路军。 加入八路军后,他如虎添翼,他熟山川、谙战术、精通刀法和身法,是夜袭、伏击、破袭战的利器。 他训练游击队员钻林术、轻步走、匕首杀敌法,被称为“道士队长”。 他带队多次摧毁敌军通讯线、破坏物资运输,在威海一带小有威名。 但战争终究是残酷的,1942年冬天,毕云带队潜入一座日军新设的补给点,突袭后准备撤离,却遭到大批援兵包围。 他带领战士突围多次,皆未成功,眼见敌人步步紧逼,弹药所剩无几,他平静地将仅有的两枚手雷绑在腰间,又塞进胸口一小包炸药。 他对身边几名还活着的战士说:“你们趁乱突围,我来断后。” 几人不愿走,他大吼一声:“听我的命令!”语气一如当年怒斥逃兵时的威严。 他纵身一跃,翻过山石,站在山崖之上,迎着密集的枪声与冲锋的鬼子,高声喊道。 “小鬼子们!老子送你们上西天去!” 随即,轰然一声巨响,山谷回荡着爆炸声,浓烟与血雾升起,几名日兵被炸得尸骨无存。 战士们听到爆炸之声,强忍泪水突围而出,毕云则长眠在了那片他曾无数次杀敌的山林之中。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毕云
1938年,道士毕云路过日军哨卡时,因为没有向日军鞠躬,被打得半死。毕云大怒,伤
牧童的娱论
2025-05-22 17:20:1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