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分类与归因。
分类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评判;归因演化成了探索各种各样的解释。
这是人类思考的核心内容。
大脑这样做的生理原因是因为这样可以节能。其实很多动物的大脑,也会分类与归因。
但是,人类似乎过度发展这项大脑功能了,当分类与归因引发了人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会更加耗能。
明显感觉到人类在这中间应该缺少了某种平衡机制。
研究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发现还是在童年的教育之上。
家长和学校只教我们学习怎样去分类和归因,却没有教会我们:其实,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去分类和归因。
教育只是培养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却忽略了“学会不用思考”,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人类从来没有意识到:归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与道家阐述的“无”与“有”,与佛家所说的“空性”,其实是同一件事不同的角度而已。
1000年之后,人类如今用来分类和归因的知识,完全有可能被彻底颠覆,被后人证明为伪知。
所以,分类也好,归因也罢,如果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发明家和思想家,最好能回到省力模式,自己的认知只要能够用来理解和穿透自己的负面情绪,充分享受自己的生命,这已经是最上乘的认知了。
道家把这样的人称之为:智者;佛家称之为:开悟。
————《半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