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6万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损2.58亿元,中国高铁一张票800块钱,为何14亿人口养不起中国铁路?高铁的巨额负债究竟从何而来? 2022年的一份财报数据犹如一盆冷水,将国人对高铁的自豪感浇得透心凉。这份来自国铁集团的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这个中国最大的央企总营收虽然达到7822亿元,但净利润却亏损947亿元。九个月时间,国铁集团亏损额接近1000亿元。更触目惊心的是,这家企业的负债总额已攀升至6.04万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三个曾经的地产巨头恒大的负债规模。 然而在2019年,画面却截然不同。那一年,刚刚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国铁集团实现净利润25.24亿元,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从建国初期的铁道部,到90年代开始的政企分离,再到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最后是2019年国铁集团的正式成立,这条中国铁路改革的道路走得并不平坦。 这个拥有1.739万亿注册资本的"巨无霸中的巨无霸",掌管着全国约15万公里的铁路营业里程,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惊人的4.1万公里,占据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近70%。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人挺起的脊梁,也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国铁集团拥有18个铁路局,全国员工队伍超过200万人,这一规模远超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其他央企巨头。它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大地上,既输送着人流物流,也承载着经济命脉。 但繁荣背后,隐藏的是日益加重的财务危机。从2020年开始,国铁集团陷入连续亏损的困境:2020年亏损555亿元,2021年亏损498亿元,2022年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前三个季度的亏损额分别为461亿元、343亿元和143亿元,平均每天亏损约3.5亿元。 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困惑:一边是高铁站里熙熙攘攘的乘客,一边是国铁集团资产负债表上触目惊心的红字。一张800元的高铁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的经济逻辑?为何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似乎也养不起这条钢铁巨龙? 要理解国铁集团的财务危机,我们需要从2019年这个分水岭说起。那年,完成公司制改革的国铁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净利润25.24亿元。但谁也没想到,仅仅一年后,这个庞然大物就陷入了巨额亏损的泥潭。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也彻底打乱了国铁集团的运营节奏。那一年,国铁集团亏损555亿元。紧接着2021年,亏损498亿元。到了2022年,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前三季度亏损总额直逼千亿大关。客运业务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2022年上半年,国铁集团客运收入仅965亿元,比上年同期骤减599亿元,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疫情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切断了铁路运输的动脉。城际间的人员流动受限,高铁站里曾经熙熙攘攘的场景变得冷清。一度繁忙的车次被大量取消,许多列车几乎成了"空车"运行。疫情这只"黑天鹅",成为国铁集团连续三年亏损的最大推手。 然而,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时期,国铁集团仍然保持着惊人的投资力度。2022年上半年,这个巨无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3亿元,投产新线2043.5公里,其中高铁就达到995.9公里。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铁集团全力推进102项重点工程中的涉铁项目,没有因为经营困难而放缓脚步。 这看似矛盾的行为,实际上折射出国铁集团与普通企业不同的使命。从铁道部到国铁集团的转变,并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但无论如何变革,国铁集团肩负的使命始终没变:它不仅要负责铁路运输的统一调度指挥,统筹安排路网性运力资源配置,更要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任务。
一针见血!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有一段关于中国高铁的论述,相当精彩,一语道破
【99评论】【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