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校长,郭汝瑰是共党”。 蒋介石:“理由呢”。杜聿明:“他太清廉,不贪污,家里的沙发都是烂的,出入骑自行车”。蒋介石大怒道:“难道清廉的就不是国民党,我们都是贪污犯”! 郭汝瑰这号人物,乍一看是个普通的国民党军官,可他骨子里却藏着不一样的故事。1907年,他出生在四川铜梁一个叫伊家市的小地方,家里不算富裕,父亲郭锡柱是个教书匠,日子过得紧巴巴,但硬是咬牙供他读书。小时候,郭汝瑰常听父亲骂北洋军阀贪得无厌,他心里早就埋下了要改变这烂摊子的种子。1925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五期,那是个风云际会的地方,不少教官和同学偷偷传着共产主义的小册子,他也慢慢被这些新思想吸引住了。1928年,他在綦江当营长时,经老同学袁镜铭牵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过,那年头国共关系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1927年蒋介石搞“四一二”清党,共产党人被逼得转入地下。郭汝瑰接到命令,暂时潜伏在堂兄郭汝栋的部队里,想拉拢这支川军别去打武汉。可惜郭汝栋铁了心跟国民党走,这事儿没成。1930年,郭汝栋部队被调去湖北清党,郭汝瑰反倒被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结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气得直接退学回国,跑去陆军大学接着深造军事本事。 抗战打响后,郭汝瑰的机会来了。1937年,他被派到第十八军第十四师当参谋长,淞沪会战里冲锋陷阵,带着部队死守阵地,硬是扛住了日军的炮火。后来在武汉会战,他给上级提了个主意,用外围山地布防,保住了不少国民党部队的命。陈诚看他有勇有谋,挺器重他,1945年抗战胜利时,他已经爬到了国防部作战厅长的位子。这时候,他通过地下党任廉儒跟中共南方局搭上线,恢复了组织关系,开始暗地里给共产党送情报。 到了1947年,国共内战打得不可开交。莱芜战役国民党输得稀里哗啦,杜聿明怀疑情报泄露,矛头直指郭汝瑰。他亲自跑去郭家踩点,发现这家伙日子过得太寒酸了——家里沙发破得没法坐,出门骑个旧自行车,吃饭就一盘腌菜配稀粥。杜聿明心里嘀咕:这哪像个国民党高官,分明是共产主义那套清苦作风啊!他赶紧向蒋介石汇报,可蒋介石听完却炸了毛,认为清廉不是罪名,反过来训了杜聿明一顿。尽管如此,杜聿明还是不死心,1948年淮海战役前,他又在军事会议上提出怀疑,可惜没证据,蒋介石压根不理他。 说起淮海战役,郭汝瑰可是下了大手笔。他当时是作战厅长,负责制定国民党作战计划,却把《徐蚌会战蒋方部署》偷偷抄了一份,通过任廉儒送到解放军手里。国民党这边还没来得及发下去,解放军那边已经了如指掌。他还劝蒋介石放弃蚌埠,把部队拉到徐州外围决战,结果国民党军队在转移中被分割包围,黄维的兵团被全歼,杜聿明自己也在1949年1月9日被俘。这仗打得国民党元气大伤,郭汝瑰功不可没。 战败后,郭汝瑰想辞职走人,蒋介石却把他派到西南当第七十二军军长。1949年12月11日,解放军逼近四川宜宾,他瞅准时机,带着部队直接起义,宜宾没费一枪一弹就解放了。这下彻底断了蒋介石往西南跑的后路,蒋介石在台湾听说后,气得直骂他是“共谍”。 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的身份因为保密需要没公开。他先在川南行署当交通厅长,后来去了南京军事学院教书。1980年,他才正式恢复中共党员身份,享受副兵团级待遇。晚年他也没闲着,主编了《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真材实料的历史资料。1981年,杜聿明病重住院,郭汝瑰特意从四川赶到北京探望。杜聿明临死前还拉着他的手问:“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郭汝瑰只淡淡回了句“政见不同”,杜聿明带着遗憾走了。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享年90岁,中央军委称他是解放事业的大功臣。
1930年,蒋介石乘专列前往前线视察,被西北军大队骑兵包围。危急时刻,一个团长率
【1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