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2018年,

遥遥谈趣 2025-05-23 09:55:07

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 2018 年,印度看着中国用盾构机在地下挖隧道跟切豆腐似的,心里那叫一个痒痒。当时中国基建搞得风生水起,盾构机这种 “工程机械之王” 立下了汗马功劳。 印度眼馋归眼馋,自己却造不出来,只能硬着头皮找上中国,花 10 亿美元买了 8 台盾构机,打算用在孟买沿海公路隧道项目上。 按理说,买设备就买设备,可印度这回不光要机器,还提了个要求:得把机器拆成零件发货。为啥呢?他们心里打着小算盘,想通过拆解盾构机来逆向工程,偷师中国技术,自己山寨出盾构机。 毕竟盾构机这东西技术含量太高,印度一直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现在看着中国技术突破了,自然想走捷径。 结果机器运到印度后,麻烦来了,印度工程师拆开包装一看,当场傻眼 —— 图纸看不懂、零件对不上,连最基本的组装顺序都搞不清。 盾构机这种设备,精度要求高到变态,差个几毫米就可能卡死,关键部件装错还能直接报废。印度工程师折腾了几个月,愣是没装出一台能用的机器。 更惨的是,他们在组装时还弄坏了不少零件,盾构机有些部件是特种材料做的,耐磨、耐压,造价死贵,坏了可不是随便修修就能用的。 据说有台机器的主轴承被装反了,直接废掉,损失几百万美元打水漂。三个月过去,工地上 8 台盾构机还是散装状态,成了堆满仓库的 “高级废铁”。 印度为啥会落到这步田地?说白了还是技术差距太大。盾构机可不是简单的铁疙瘩,它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等技术于一体,零部件多达 1 万多个,单单一个控制系统就有 2000 多个控制点。 中国为了攻克盾构机技术,花了 20 多年时间,投入大量人才财力,才从 “追赶” 到 “领跑”。而印度工业基础薄弱,连特种钢材、精密零件都没法自产,更别说吃透盾构机的核心技术了。 再说回印度买的这 8 台盾构机,本来中国在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印度可以享受售后服务,有问题随时可以找中国工程师。 可当时中印爆发 “加勒万河谷事件”,双方关系降到冰点,印度政府发起 “抵制中国制造” 运动,还限制中国公民入境,中国工程师根本去不了印度。 这边印度工程师干着急,那边孟买沿海公路是重点工程,关系到莫迪政府的面子和政绩,再耗下去,舆论压力更大。没办法,印度政府只能厚着脸皮请求中国帮忙。 中国工程师到了工地,据说几天就把 8 台盾构机组装好了,调试完毕,隧道工程终于开工。 这事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印度偷师不成反成笑柄,其实早在 2018 年之前,印度就有过类似的糗事。2016 年,印度从中国买了 18 台盾构机,也是因为不会组装,只能干瞪眼,最后还是请中国工程师来救场。 还有 2022 年,印度用德国盾构机施工,结果卡在地下一年动不了,而中国盾构机因为可拆卸设计,就算卡住也能拆散重装,可印度就是不用,非得用德国的,结果吃了大亏。 印度为啥老在盾构机上栽跟头?除了技术不行,还有政治因素。这些年印度一边依赖中国盾构机,一边搞 “抵制中国制造”,自己给自己下绊子。 就像 2024 年,印度想买德国盾构机,结果发现德国的盾构机其实也是中国生产的,售后还得靠中国工程师,可印度又不给中国工程师发签证,最后只能干着急。 反观中国,盾构机技术已经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产销量连续 8 年居世界第一,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盾构机不仅能横着打,还能竖着打,能爬坡、能转弯,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而印度呢,喊了多年 “印度制造”,却连盾构机都造不出来,对国外的依赖越来越深,真是应了那句话 —— 偷师不成蚀把米,沦为笑柄不自知。

0 阅读:129

评论列表

QQ

QQ

1
2025-05-23 11:20

唉,穷死了啊,为啥要卖给阿三啊[捂脸哭]

kingw 回复 05-23 15:33
我们不卖欧洲也会卖,不如自己把钱挣了。

猜你喜欢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