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艰难跋涉到松潘草地,啥吃的都没有。就在这时,贺龙突然提出钓鱼吃,众人差点惊掉下巴。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走进松潘草地,战士们饿得走不动路,贺龙却突然说要去钓鱼,众人听完都愣住了。 这片草地位于高原,表面看着像普通草场,实际上全是沼泽,稍不注意就可能陷进去,部队刚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粮食却早已吃光,野菜和皮带都啃遍了,有些战士还因为吃了有毒的草丢了性命。 白天太阳晒得人头晕,晚上冷得让人发抖,河水湍急,过河时不少人被冲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队伍,贺龙却不慌,他盯着河面看了一会儿,注意到水里游着不少大鱼。 他发现当地的藏民不吃鱼,河里的鱼又多又肥,简直是现成的食物,他立刻动手,用马尾和钢针做成鱼竿,坐在河边开始钓鱼,不一会儿就钓上来一条半人长的大鱼。 战士们看到鱼都惊呆了,贺龙却笑着让人把鱼做成汤,先送给伤病员喝,当晚他找来铁匠,连夜打造了上百个鱼钩,分发给战士们。 第二天,河边全是钓鱼的红军战士,营地里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声,贺龙钓鱼的时候,眼睛盯着水面,心里却在盘算行军路线。 他还抽空跟当地老乡聊天,顺便问清了周围的地形和敌人的动向,这种脑子转得快的本事,早就不是第一次展现了。 贺龙1896年出生在湖南桑植的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靠着一股子胆量在当地闯出了名声。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带着两把菜刀就敢闹革命,后来他加入国民革命军,从师长干到军长,北伐战场上打得敌人节节败退。 到了南昌起义,他直接站到共产党这边,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带着队伍在湘西创建根据地,长征路上,他指挥部队打反“围剿”,还促成了红军会师,总是冲在最前面。 战士们愿意跟着他,离不开他的性子直、脑子活,有一次敌人抢了他的爱马,他单枪匹马闯进敌营,硬是把马抢了回来,战士们都说,跟着贺老总干,累是累,但心里踏实。 1936年的松潘草地,贺龙用一根鱼竿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他不仅在长征中带着队伍闯过难关,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也一直冲锋在前。 建国后,他又一头扎进国防和体育事业,忙得停不下来。 贺龙的一生,从一个穷山沟的少年,成长为开国元勋,每一步都走得坚定,他用智慧和胆量,带着队伍在绝境中找到出路。 很多人都会觉得,面对困难时,冷静思考和坚定信念总能让人找到办法。 贺龙的故事告诉大家,不管环境多糟,只要肯动脑子、敢往前走,就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