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死磕中国,而中国呢,却悄悄用成熟芯片把全球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美国的如意算盘挺响亮,他们觉得,只要能限制住EUV光刻机和高端AI芯片的出口,就能把中国困死在低端市场,甚至永远无法研制7纳米支撑以下芯片。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压根没打算跟他们玩“贵族游戏”,而是一头扎进了成熟芯片的“菜市场”。 啥叫成熟芯片?简单来说,就是制程工艺在 28 纳米及以上的芯片,像 40 纳米、65 纳米这些都算。这类芯片虽然不像 7 纳米、5 纳米那样 “高大上”,但胜在成本低、稳定性强,应用范围特别广。手机、电脑、家电、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 这些日常用品都离不开成熟芯片。就拿汽车电子来说,80% 的汽车芯片都是成熟制程的。再比如智能家居,从智能锁到家电控制,背后都有成熟芯片在撑腰。 就拿中芯国际来说,2024 年产能利用率达到了 85.6%,折合 8 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94.8 万片,而且计划 2025 年继续维持较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华虹公司更是激进,无锡华虹九厂专门生产车规级芯片,预计 2025 年接入 40nm 工艺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 12 英寸研发和制造基地。 2024 年,中国芯片出口额首次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一年生产 4526 亿颗芯片,平均每天就是 12.4 亿颗,直接成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这些芯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像华为的昇腾 910D 芯片,算力直逼英伟达的 H100,价格却便宜一半,欧洲的企业抢着下单,连欧盟都把它列入了采购名单。更绝的是,中国在成熟芯片产业链上实现了全闭环,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样样都行。华为海思在成熟制程上的设计能力越来越强,中芯国际的 N+2 工艺让 14nm 芯片的性能接近 7nm 水平,Chiplet 技术更是让计算密度提升了 5-8 倍。 美国一看中国在成熟芯片市场混得风生水起,急得直跳脚。他们先是联合荷兰、日本、韩国搞 “芯片联盟”,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设备和材料,可中国企业反而越战越勇。华为的昇腾芯片在 2025 年的市场份额预计达到国内 75%,寒武纪的思元 370 芯片训练 AI 模型的速度比英伟达 A100 还快 37%,成本却只有一半。美国又想让其他国家禁用中国先进芯片,结果欧盟根本不买账,法国、德国的企业照样跟中国合作。就连英伟达 CEO 黄仁勋都承认,全球一半的 AI 人才都是中国人,美国的封锁只会加速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 有人可能会问,成熟芯片市场这么赚钱,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跟进?其实,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这些国际巨头也在加码成熟制程,可他们的成本降不下来。 台积电在日本建 22 纳米和 28 纳米生产线,成本比中国高得多;三星为了抢订单,把成熟制程价格降了 10%,结果还是竞争不过中国企业。而且,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其他国家没法比的。就拿汽车芯片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车规级芯片的巨大需求,华虹公司跟意法半导体合作代工 40nm 车规级 MCU,就是看准了这个市场。
5月23日,Arm公司官网发文,声称某500强口中的3nm制程的自研芯片是找ar
【2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