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去一个年轻女子家里赴约,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有些头晕

牧童的娱论 2025-05-23 11:22:39

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去一个年轻女子家里赴约,刚喝了一口茶后,他感觉有些头晕:“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道:“你可以上路了!”   1946年初春的哈尔滨,乍暖还寒,积雪尚未完全融化。   日本投降已过去数月,东北表面看似归于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较量,已悄然由抗战时期的合作转为血腥的角逐。   老蒋深知,共产党日益坐大,尤其在东北一带,以李兆麟为首的一批抗联将领,更是盘踞一方,威望极高,若不尽快清除,恐成心腹大患。   李兆麟,这位原东北抗日联军的名将,号称“东北虎”,在抗战期间曾多次奇袭日伪军,声威赫赫。   日本人悬赏数十万银元追捕他,却始终无功而返。   抗战胜利后,他留在哈尔滨,继续领导共产党在东北的军事与政务工作。   此人既有智谋,又有胆识,更是百姓口中的“活雷锋”,也正是这份威望,让他成了国民党必须除掉的头号目标。   蒋介石亲自下令:“李兆麟不除,东北不安。”   军统头子戴笠接下这道死令,心知此事非比寻常,他曾多次派出高级特工潜入哈尔滨,欲图暗杀,但李兆麟警觉性极高,身边更是警卫森严,根本没有可乘之机。   正当戴笠束手无策之时,一名女特工自告奋勇。   她名叫孙格玲,代号“白桦”,曾在重庆接受过特训,擅长伪装与心理战。   她提出的计划简洁却致命,用“感情”突破防线。   孙格玲伪造了一份“烈士家属证明”,声称父亲是抗联战士,在一次战斗中掩护李兆麟牺牲。   她随信送上父亲的遗物、一封“父亲临终留下的信”,以及一张自己与父亲的合照。   李兆麟初见信时,眼圈竟泛红,他素来重情重义,尤其对老部下家属更是照顾有加。   得知“烈士之女”孙格玲如今孤苦无依,他便派人将其接到哈尔滨,安排在友人家中暂住,并几次登门探望。   孙格玲果然不愧是军统特训出来的精英,她装出一副柔弱模样,言辞恳切,眼含泪光,说起父亲当年如何追随李将军、如何为国捐躯。   李兆麟听得动情,心中对其戒心尽除,反而升起一股“有责任照顾她”的情感。   数日后的一天傍晚,孙格玲约李兆麟到自己处“喝杯茶,聊聊父亲的旧事”。   李兆麟当日脱去军装,身穿便服,只带了一名警卫,轻装前往。   到达后,他吩咐警卫在门外等候,自己步入屋中。   屋内布置朴素,一盏煤油灯摇曳微光。   孙格玲笑意盈盈,亲手奉上一杯热茶,说是“用从延安带来的干花泡的”,李兆麟毫无防备,接过便饮。   刚入口,他就皱了眉,喃喃道:“这茶不对劲……”   刹那之间,李兆麟只觉天旋地转,胸中如火焚烧,四肢无力。   他猛然意识到中毒了,想拔腿冲出门去,却已站立不稳。   就在这时,房门忽地被踢开,数名壮汉如狼似虎冲入,将他按倒在地。   孙格玲冷眼旁观,不再言语。   据后来解剖尸体的医生回忆,李兆麟中的是高浓度氰化物,剂量之高,即使立即抢救也无力回天。   但这群壮汉并未就此罢手,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持短刀猛刺数下,又对其头部猛击,直到李兆麟彻底停止呼吸。   门外的警卫听到动静冲入,亦被早已埋伏在巷口的枪手击倒,随后军统一干人迅速撤离。   李兆麟的死震惊了整个东北,人们起初不信这位传奇将军竟然遭人暗算,共产党方面震怒之下,迅速展开反击,多地破获军统潜伏据点,并悬赏追捕孙格玲及其同伙。   但是孙格玲早已换了身份,潜逃南方,最终在南京销声匿迹。   李兆麟的遗体被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成千上万群众自发前来送别,队伍长达数里,人们高呼:“李将军千古!”哀声动地,泪流不止。   参考资料: 解密:李兆麟遇害始末 凶手下场如何,人民网

0 阅读:6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