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穆宗以后,天子多受制于宦官。穆宗以后共有九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余均为宦官所立。敬宗虽不是宦官拥立,但却死于宦官之手。 大多数宦官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才干,他们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和地位,必然要不择手段地残酷打击政敌,贪婪地攫取财富。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无恶不作。凡触犯他们利益的人则不遗余力地予以打击。文宗时,宦官仇士良以甘露之变为借口,出动神策军,大杀朝官,死者六七百人,朝中几乎为之一空。皇族贵戚的命运也操在其手,仅仇士良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余年。其他宦官无不如此。宦官专权的结果,使唐朝政治更加腐朽、黑暗,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坏的作用。 宦官专权以后,地方藩镇的节度使任命多操纵在其手中。史载:”大历以来,节制之除拜,多出金军中尉。凡命一帅,必广行赇赂。禁军将校当为帅者,虽无家财,必取资于人,得镇之后,则膏血疲民以偿之。 “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二是造成了藩镇对朝廷更加离心离德。宦官集团的倒行逆施不仅激化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唐王朝在两种矛盾交织发展中趋于灭亡。
清朝乾隆年间,窗外蛤蟆叫,皇帝乾隆问刘墉:“殿外何事喧哗?”刘墉一听,心想大家都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