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四十八岁的状元郎洪钧纳十五岁的名妓赛金花为三姨太。 苏州运河上的花船里传来阵阵丝竹声。一个刚丁忧回乡的京官正在听曲买醉。 这个人是洪钧,同治七年状元,当朝内阁学士。母亲刚去世,按制要守孝三年。 花船上最红的姑娘叫傅彩云,艺名赛金花。 安徽歙县人,幼年家贫被卖入苏州花船,但这个女子不同寻常,通晓诗书,善于辞令,在烟花柳巷中被称为"花国状元"。 洪钧第一次见到赛金花就被震住了。不是被美貌,而是被才情。 这个青楼女子能背诵《诗经》,能谈论时政,甚至对洪钧研究的元史也有独到见解。 但洪钧已经有了正室王氏,还有一房姨太。 纳第三房在当时并不稀奇,但纳一个妓女为妾却是惊世骇俗。 同乡官员潘祖荫专门写信劝阻,认为这会损害状元声誉。 洪钧不听劝阻,花了一千两白银为赛金花赎身。 1887年正月,正式纳其为第三房姨太,改名赵梦鸾。这桩婚事在京城士林中引起轩然大波。 当年钧被任命为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正室王夫人害怕洋人,拒绝随行,洪钧竟然带着赛金花出使欧洲。 一个青楼出身的女子,摇身一变成了大清国的外交官夫人。 这在保守的官场中简直是离经叛道,弹劾洪钧的奏折,如雪花般飞向紫禁城。 但赛金花在欧洲的表现,让所有人跌破眼镜。 迅速学会了德语,周旋于欧洲上流社会,甚至获得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接见,欧洲媒体称其为"东方第一美人"。 赛金花的外交能力远超洪钧本人,洪钧在帕米尔争界问题上处理失当,被俄国外交官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赛金花在欧洲贵妇圈中如鱼得水,为中国赢得了不少好感。 1893年,积劳成疾的洪钧在任上去世。 赛金花带着幼女回到苏州,却遭到洪家族人的驱逐,洪钧留下的五万两银子,遗产被族人侵吞,赛金花分文未得。 走投无路的赛金花只能重操旧业,在上海组建了"金花班",以"状元夫人",和"公使夫人"的名头招揽生意,这种身份的巨大落差,让人唏嘘不已。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城中一片混乱。 但赛金花选择留在北京,凭借在德国时,学会的德语与联军沟通。 瓦德西的部队准备在北京大开杀戒,赛金花多次出面劝阻,利用当年在欧洲积累的人脉关系,为北京城民减少了不少血光之灾。 这一举动让"议和人臣赛二爷"的名号传遍京城。 但流言蜚语也随之而来,有人传言赛金花与瓦德西有私情,《孽海花》等小说,更是将此事渲染得不堪入目。 八国联军撤走后,赛金花的境遇急转直下,政府不承认其功劳,反而因为与洋人交往密切而被怀疑,不得不再次南下,继续风尘生涯。 1911年辛亥革命后,赛金花三嫁曹瑞忠,这个男人是前清的小官员,人品不错但身体孱弱,婚后不久就病死了,赛金花再次成为寡妇。 1920年,赛金花四嫁魏斯炅。 魏是个文人,对赛金花的传奇经历很感兴趣,但这个男人也是短命鬼,没几年又死了。赛金花的命运似乎注定了孤独。 晚年的赛金花住在北京的贫民窟里。曾经的状元夫人、公使夫人,如今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 张大千、齐白石等文人偶尔会来探望,但大多数时候她都是独自一人。 1936年,赛金花病死在北京的陋巷中。张大千和齐白石为其题写了墓碑,算是对这个传奇女子的最后敬意。 从花船妓女到状元夫人,再从公使夫人到贫民窟老妪,赛金花的人生跌宕起伏得像一部小说。 赛金花晚年的贫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曾经在欧洲享受过贵妇待遇的女人,最后竟然死在北京的贫民窟里。 这种落差比任何文学作品都更加震撼,这桩跨越阶层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洪钧和赛金花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一个是被传统道德绑架的状元,一个是被社会偏见束缚的名妓。 两人的结合注定,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最终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1887年,四十八岁的状元郎洪钧纳十五岁的名妓赛金花为三姨太。 苏州运河上的花船
笑对的风雨
2025-05-23 20:56:32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