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天,新疆东部的鄯善突发叛乱,起义部队突然反水,打死了迎接解放军的县长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5-24 12:20:38

1949年秋天,新疆东部的鄯善突发叛乱,起义部队突然反水,打死了迎接解放军的县长,还封锁城门、架起机枪,解放军正快速西进,没想到后方先炸了锅,王震急调吴子杰四师当夜出发,要他“又快又稳”拿下鄯善,这事干砸了,整个南疆局势都得跟着乱。 事情得从1949年国民党新疆军起义说起,那年9月底,邓宝珊等人宣布起义,算是把新疆和平交给了共产党。 但起义归起义,部队里不少人心思没转过来,尤其是以前国民党系统的官兵,还有人惦记着“翻盘”,哈密金库劫案、迪化叛乱接连发生,说明局面远没那么稳。 吴子杰当时是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的副师长,王震看他做事干脆、带兵稳当,就临时把他扶正,让他带四师当先锋,打头阵开进新疆。 这支部队装备算不错,有100辆汽车、美军大衣、帐篷和十天干粮,但要穿越大戈壁、沙漠地带,风沙漫天,条件苦得很,吴子杰接了任务,心里也明白,前边的事不会简单。 果然,到了鄯善外头没几天,局势就变了,鄯善城里的部队是整编65旅194团,原来是国民党起义过来的,表面归顺,实际还是一锅没翻熟的粥。 营长丁少斋,原是个老国军,外头说得好听,私下却到处活动,想把整排人拉下水。 解放军刚接近,他就带着一排人把城门一关,机枪一摆,还下手杀了县长司马义,这一枪打下去,不止是个人命没了,城里百姓也跟着乱了。 王震一听这个消息,气得直接拍桌子,命令吴子杰“今晚出发,务必控制局面”,吴子杰没吭声,立刻把部队分三路往鄯善赶。 当晚十点多,城外围上了部队,他先不急着攻城,而是摸清楚情况,因为城里不少士兵是刚起义的,还没完全站队,要是直接动手,很可能误伤,甚至引起更大反弹。 吴子杰调来侦察连,黑夜里挨家挨户摸清谁是铁杆,谁是动摇派,等天亮了,他才下命令:“轻武器压制敌火,先控制关键街口。” 部队一动,干净利落,控制了水源、电台和兵营,枪声没响太久,城就被拿下了。 丁少斋见大势已去,企图逃跑,被活捉带走,后头查明,丁带动的几个军官一共四人,被押送到乌鲁木齐依法处决。 剩下的士兵,没再扩大战事,吴子杰组织政治干事上阵,讲政策、讲前途,大多数人也就不闹了。 打仗是手段,收人心才是长久之计,那晚,四师文工团在吐鲁番搭台演出,放的是《白毛女》《改造二流子》,演给谁看?就是这些起义部队和当地老百姓。 白天刚打完仗,晚上几千人围着篝火听戏,那气氛说不清是感动还是释然。 士兵看完戏,有人主动交出私藏武器,也有人要求参加党课,就这么几出戏,把紧张的气氛缓下来了。 后头有人问吴子杰怎么做到的,他说:“拿枪是为了不打枪。”话不多,但做到了,他没动重火力,哪怕当时情报不清、敌我难辨,也坚持要“稳中取胜”。 因为他知道,一旦城里开了大火,百姓遭殃,整个南疆就不好收场了。 鄯善这仗打得不大,却意义重大,它是解放军进入南疆前的第一仗,也是起义部队整合的试金石。 如果这关没过,不仅会让老百姓失望,还会动摇其他起义部队的信心,吴子杰既管住了枪,也稳住了人,把一场可能演变成兵变的事故,压到了最小的范围。 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说最怕的不是敌人火力,而是人心没个准,部队带到新地方,光靠军令压不住,得讲人情,讲前景,还得让他们信服。 政治部还专门做了个小册子,收录了鄯善战后的整编办法、教育方法,成了后来处理南疆各地起义部队的范本。 吴子杰的名声也是从这时候真正传开的,他不是大声喊口号那种人,但处理棘手事干脆利落,谁都服气。 1955年授衔时,他被评为少将,理由里特地提到了“鄯善平叛”,到了1988年,他又拿下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算是给他几十年军旅生涯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 回头看,鄯善事件像是一块试金石,不只是试部队,也试指挥官的心性。 解放军进新疆的路没那么顺,沙漠、敌人、叛乱都挡在前头,但靠的不是一把枪,而是一群知道什么时候该拿枪、什么时候该收枪的人。 参考资料: 《新疆和平解放亲历记》,《人民日报》,1950年10月12日第3版。

0 阅读:1060

猜你喜欢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