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上彭总的一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

才思敏捷的菠萝 2024-03-17 22:08:54

距离1959年7月那场风云变幻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60多年了。会议上,彭总因为一些原因被打为“右派”,并在会后被错误的撤去一切职务,直至含冤去世。

今天,谈论起60多年前的这场会议,不绝于耳的仍然是所谓的“彭总的信”,正是由于彭总的这封信,导致了庐山会议风云突变,会议原定的纠左(纠正1958年以来大跃进错误)的方向发生了180度转变,转而“反右”,全面批判彭总。那么,这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彭总的这封信说来十分简单,信中内容也并非如传闻所说,是攻击党、攻击主席。

1956年党的八大上,彭总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主持军队的日常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彭总仍然十分关心劳苦大众的日常生活,经常借巡查军队之机下到各地农村进行调研。

大跃进开始之初,彭总同当时其他许多领导同志一样,认为这场运动是正确、胜利的,这些可在彭总1957年的一些讲话中得到证实。但是,随着大跃进的进行,以及亩产万斤、肥猪赛大象等夸张的报道愈演愈烈,农村出身的彭总逐渐对大跃进的真实性开始了怀疑。

1957年下半年,彭总深入到东北、湖南等地视察大跃进情况。这次调研,使彭总对大跃进的正确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湖南,他看到为了所谓的大炼钢铁,全村把铁锅都砸了、仅保留公社中的大铁锅;看到为了投入炼铁,导致田间劳力严重不足,大量土地荒废;在东北,他看到人民公社中的大食堂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很多村庄不仅比建国初期没有发展,反而更加贫困落后。

看到这些错误现象的彭总心急如焚。虽今天已无法找到彭总就此次调研向中央作报告的记录,但大跃进造成的一系列乱象,无疑也引起了其他中央领导人们的重视。

我党是何等的英明,为此,在1958年下半年开始,在主席的部署下,中央开始召开一系列工作会议,试图系统性的总结大跃进的教训,以更好的开展国庆十周年的经济工作。

到了1959年,前序混乱的局面已经得到了一定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在1959年的7月份再召开一次有中央及各省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议,来彻底纠正大跃进的一系列错误,会议地点选在了风景秀丽的江西庐山,这就是著名的庐山会议。

会议于7月1日开始。按原定计划,会议将持续3周,前两周就主席下发的会议需讨论的18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最后一周开大会,讨论会议记录,形成文件。

身为政治局委员的彭总自然也要参会。会议开始后,各组就大跃进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总结、反思。在小组会上发言的除了各省的主要负责人,中央各部委、政治局委员甚至常委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检讨。彭总自然也不例外。在前序10多天的会议里,彭总数次发言,言词激烈,一针见血指出大跃进的问题所在,并且提出,大跃进应该尽早结束。

转眼时间来到7月上旬。这时,按会议计划成立了会议纪要草拟小组,准备将各组发言拟定成文件,提交大会讨论。此时的彭总深感关于大跃进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讲透,在诸多领导人中还没有得到共识,如果会议就这样结束,这场错误的运动可能还无法得到彻底纠正。因此,忧国忧民的彭总决定去找主席长谈一次,把自己过去几年对于国民经济的思考、对各省的调研情况做一次直接的汇报。

然而,就在7月12日这天,彭总来到主席住处时,却被警卫人员告知,由于连天开会,主席已经休息。眼看会议行将结束,未能面见主席的彭总决定写信,将原计划向主席当面汇报的内容书写成信,7月14日递交给了主席处,并且在信中注明“仅供主席个人参考”。

信的内容实际上非常简单,在第一部分,彭总肯定了大跃进取得的成绩,在第二部分,彭总指出,前序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得到改正。这本是一封十分正常的建议信,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仅仅2天后,主席将这封标记为仅供他个人参考的来信加了一个“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引发给全体与会人员,并要求“讨论这封信的性质”。

会议接下来的走向就人尽皆知了。如果彭总得以顺利面见主席,是否就不会有这封信及后来的波折呢?

0 阅读:22

才思敏捷的菠萝

简介:历史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