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黄衫女格格不入,你看小龙女死后,杨过又娶了谁为妻?

金宝讲故事 2024-02-22 09:22:36

《倚天屠龙记》作为《神雕侠侣》的后续之作,起初惹得无数读者翘首期盼。不过直到翻开《倚天屠龙记》仔细品读才赫然发现,这一部著作讲述的是另外一个江湖故事,大体和郭靖、杨过无关。

尤其是杨过,金庸对他只字未提,但金庸还是记得《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完结篇,于是借着黄衫女这一人物角色巧妙地点到为止,算是略微提及了杨过的后人。

然而黄衫女那张扬高调的风格,和古墓一脉有着天壤之别,而且黄衫女使的又是《九阴真经》里的武功,金庸莫非在暗示什么不成?

一、后世江湖

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如此写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金庸只用了这么一句话,算是交待了郭靖黄蓉的结局。

而在《倚天屠龙记》的第三回,金庸用一句“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就将郭襄匆匆写死。至此,金庸跳过了百年的时间,让笔下的江湖直接来到了战火纷飞的元朝末年。

金庸此举意味深长。

首先,金庸是一个喜爱创新的作者,他曾说过,一个作者不应该总是重复以往的风格,如果《倚天屠龙记》继续耗费大量的篇幅讲述郭靖、杨过之事,未免会有炒冷饭之嫌。

其次,郭靖是金庸笔下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详细描述他如何被蒙古斩杀未免太过于残忍,索性用寥寥数字将郭靖之死一笔带过,这样也跳过了被蒙古人统治的百年的黑暗岁月。

金庸显然没有忘记杨过,他塑造了一个黄衫女的角色说了一句“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巧妙地将《倚天屠龙记》和《神雕侠侣》串联在了一块。

不过话说回来,黄衫女为何与古墓派格格不入?

二、格格不入的黄衫女

原来黄衫女皮肤苍白,和身居古墓晒不到阳光有关。加之史红石称呼黄衫女为杨姐姐,如此看来,黄衫女必是杨过的后人,不过黄衫女的母亲未必就是小龙女的后人。

当然,这并不是笔者的无中生有,你看看黄衫女的出场方式有多奇怪就会发现笔者所言非虚了。

书中是这么写的,瑶琴声铮铮铮连响三下,忽见四名白衣少女分从东西檐上飘然落入庭中,每人手中都抱着一具瑶琴。这四具琴比寻常的七弦琴短了一半,窄了一半,但也七弦齐备。四名少女落下后分站庭中四方。跟着门外走进四名黑衣少女,每人手中各执一支黑色长箫,这箫却比常见的洞箫长了一半。四名黑衣少女也分站四角。四白四黑,交叉而立。八女手中的瑶琴、洞箫似均为金属所制,长短尺寸,可作攻防兵刃。八女站定方位,四具瑶琴上响起乐调,接着洞箫加入合奏,乐音极尽柔和幽雅。张无忌不懂音乐,然觉这乐声婉转悦耳,虽身处极紧迫的局面之下,也愿多听一刻。乐声之中,缓步走进一个身披淡黄轻衫的女子,左手携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童。那女子约摸二十六七岁年纪,风姿绰约,容貌绝美,只脸色太过苍白,竟无半点血色。

你看,黄衫女极其讲究排场,不但有一阵又一阵琴箫合奏之声传来,还有四名黑衣少女和四名白衣少女手持琴箫分别按着阵位站立。直到此时,黄衫女才在悠扬的乐声之中缓缓走出。

黄衫女的此等风格会是古墓一脉么?答案是否定的,古墓派讲究的内敛低调,好比小龙女修炼的《玉女心经》要的就是少言少语、少思少欲。因此小龙女给人一种冷若冰雪之感。加之古墓一脉神秘莫测、与世无争,寻常江湖中人就算纵横武林多年,也无缘见到古墓派的弟子。

反观黄衫女,她张扬、还有些狂妄,不管是在丐帮还是在少林寺都是肆无忌惮、高高在上。好比在和周芷若对决之时,黄衫女就展现了 一种盛气凌人的霸道气势,强如周芷若这样的当世高手也只能有气无力、任其所为。

既然黄衫女不像是古墓一脉的风格,她会是谁的后人?其实,结合原著的设定来看,黄衫女并不是小龙女的后人所生,只因小龙女回了古墓没多久就香消玉殒。

三、小龙女之死

细读过《神雕侠侣》的朋友依稀还会记得,金庸明明说小龙女体内的毒素深入五脏六腑,就算有灵丹妙药也无力回天,可小龙女凭什么能借着寒潭的白鱼将体内毒素去除得干干净净?

答案只有一个,白鱼乃天下极其珍贵之物,但只能压制小龙女体内的毒素,并无法完全根除。随着小龙女跟着杨过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绝情谷,回了古墓的小龙女很快就会毒发身亡。

正当杨过为小龙女之死悲痛欲绝、几欲殉情之时,郭靖的大女儿郭芙潜入水道,来到了古墓。

原来襄阳城破之后,郭靖、黄蓉带着女婿耶律齐战死襄阳城。郭芙虽逃出襄阳,却不断遭受忽必烈的追杀。郭芙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来到了古墓。在郭芙的照料与鼓励之下,杨过重燃希望,还和郭芙日久生情,二人索性结为夫妻。

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解释黄衫女为何霸道嚣张、张扬高调了,这不就是郭芙的风格么?而且郭芙的外公是黄药师,她手里握有黄药师留下来的五行八卦阵以及《九阴真经》,想是传了一代又一代,直传到黄衫女手中。

于是黄衫女和周芷若正面交锋之时,黄衫女为何会九阴白骨爪也能解释得通了,毕竟这是家传武功,而杨过、小龙女虽然能集百家之长,也从古墓的密室里得了重阳遗刻,但这也是《九阴真经》的残缺版,压根没有“九阴白骨爪”这门武功。

不得不佩服金庸的才高八斗,他那“留白”式的写作手法竟隐藏了如此之多的后续剧情,唯有仔细翻阅、认真品读,方能发现金庸的言外之意,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2 阅读:2248
评论列表
  • 2024-02-23 11:40

    小片牛逼,一张嘴全靠猜,还猜的一本正经[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2-29 01:11

    小骗不知道杨过个性张杨?杨过的后人不能像杨过一样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