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为什么带着仓促集结的部队就能打败正值巅峰的关羽?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2-10 20:51:07

219年七月,关羽北攻襄樊。

曹操做出部署:于禁率七军迅速前往解围,徐晃则在后屯兵于宛。

显然,在曹操的原计划中,于禁七军是解围主力,而徐晃所部是预备队。

然而,不久,”水淹七军“,于禁七军转瞬间集体报销!

如此,解樊城之围的重任落到了原本担任预备的徐晃身上!

艰难的任务

此时,徐晃的任务是极为艰难的。

就实力而言,徐晃本是担任预备任务的,手上新兵居多。

而就后援而言,曹操看起来似乎还能提供很多支持。但是,此时,曹军其他部队,或刚刚从汉中败出来,尚在关中;或在淮南一带防御孙权;虽然能够受命来援,但毕竟是远水,很难解近渴!

而对面的关羽,正值“威震华夏”的巅峰。

此时的关羽军,刚刚全歼于禁军团,正处战胜之威,风头正劲!

要带着尚未准备好的预备部队,去攻击风头正劲的关羽,难度是地狱级的。

连曹操都没有什么信心

形势如此,连曹操都对徐晃没有太大信心,

所以,后来,曹操在连续增兵给徐晃之后,又紧急调东线张辽等部赶紧来,并表示要亲自南下解围!

而众僚属比曹操更加着急,表示如果不赶快出发,曹仁很快就败了!

只有桓阶提出不同意见。

在桓阶与曹操的对话中,曹操指出,他相信曹仁足以料事,会坚持;将士也会卖力;但唯一担心的是“吾恐虏众多,晃等实不便耳”!

也就是,曹操,也担心徐晃搞不过关羽!

进退之道:虚实相生

曹操下令徐晃解围的同时,又让将军徐商、吕建前去加强徐晃,同时,告诫徐晃:等待兵马集结后再进攻,不要急着送死!

因此,徐晃得令后,率军进至樊城西北8里的阳陵坡,等待后援,不再前进。

此前,对付于禁时,关羽的部署是围城打援,主要精力以对付援军为主。

此时,趁徐晃尚虚,关羽是可以先打击仅8里之远的徐晃的。

但是,这一次,关羽选择“攻城阻援”。

原因很简单:此时正是涨水的时候,樊城是土墙,受淹处多破坏,城不没者才数板(城高二尺为一板),关羽自然要抓住这个机会先破樊城!

为了实现此目的,避免攻城受到徐晃的干扰和牵制,关羽遂分兵进驻樊城西北3里的偃城。

一旦关羽军以偃城为北部依托,构筑起一道阻援线,那么,徐晃将被阻于关羽攻城大军3里之外,不但无法直接攻击,甚至连牵制关羽的能力都没有!

所以,在徐晃等待的各路兵马抵达前,徐晃虽不能立刻大举进攻,但也必须粉碎关羽建立阻击线的企图!

然而,如果直接进攻,也是不智的。

关羽既派兵驻偃城,就是预着阻击你的,你直接去攻击他,不正中了关羽下怀吗?

偃城的阻击部队,自然不可能完全把你徐晃挡住,但是,他的任务就是依托有利地形,消耗、迟滞你之后,再从容撤退!

徐晃当然不按照关羽的想法来办!

徐晃先是迅速逼近偃城,然后,没有直接进攻,而是绕到道路上开始筑堑,做出要切断偃城军后路的样子来!

偃城守军本来做好准备,要扛住徐晃的猛攻,但一看:不对呀!这是要把我困死在这里呀!

于是,偃城守军烧屯退走!

如此,徐晃以一招虚招,不战而突破了关羽的第一道阻击线,迅速靠近关羽军。

徐晃在占据偃城后,遂开始以之为依托,缓慢、谨慎的驻营前进,并逐渐靠近关羽大营,一直推进到距离关羽营仅仅“丈许”的地方!

此时的情况是:关羽的围很坚固;徐晃同样应当是修筑了野战工事。所以,谁都没有把握以进攻的手段立刻击破对手!

所以,关羽选择依托围阻击徐晃,继续攻樊城;而徐晃则选择也不立刻进攻,而是相持待援。

搞定内部纷争

徐晃一面待援一面相持,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策略。

但是,身为一军之将,不但要面临来自敌人的压力,还要面临来自内部的压力。

内部压力处理不好,也会要出问题的!

比如,10几年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强如司马懿,也曾因扛不住内部压力而出战。

此时,樊城岌岌可危。一旦樊城失陷,众将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因此,众将强烈主张出战,甚至大声喝斥徐晃,催他立刻行动!

这种主动请战的积极要求,是很难处理的!

听他的,违背自己原本已有的正确策略,要吃亏;不听他的,强力打压,打掉人家积极性,也是不利的!

徐晃所部,是仓促集结起来的,帐下诸将与徐晃平时并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因此,徐晃本人既没有足够的威信让众将信服,也不是一个善于雄辩者。

所幸,此时,赵俨出来说话了!

赵俨,虽然不是名将,但是,他深得曹操信任,常常担任护军,也就是协调诸将之间行动和关系的,所以,很擅长处理这种分歧!

赵俨表示:现在关羽的围还很坚固,雨水还很凶,我们步兵还不足,匆忙进攻,白白蒙受损失而已!不如以我前军逼近敌围,派间谍告知曹仁城外救命已近,以激励将士!不出10天,咱们援军就到了,到时内外夹击,必然一战而胜!

最后,赵俨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冷静下来的话:如果因为有延误耽误救援,一切责任由我来为众将承担!

如此,众将都冷静下来,内部纷争解决了!

随即,徐晃挖地道靠近樊城,把书信射入樊城,与城内多次沟通消息!

同时,徐晃还将孙权写给曹操信射入关羽营,“提醒”关羽。

如此,内部安定下来,徐晃只需等待援军抵达,就发起进攻了!

破围之法:声东击西+围点打援

不久,徐商、吕建部和殷署、朱盖12营陆续抵达,徐晃军兵力大增!

进攻的时间,到了!

当然,要直接进攻,难度依然很大。

当时,关羽修筑围堑、鹿角多达十重,用后来曹操的话说,其围困程度超过了当年的莒县和即墨。

如果一个屯一个屯的攻,不但战损吃亏,更是不知道要攻到猴年马月了!

于是,徐晃定下了一套调动关羽的方法!

关羽先是佯称要进攻樊城以北围头屯,实际上却猛攻四冢屯。

于是,关羽率领5000精兵赶来救援四冢。

估计在来的路上关羽还在纳闷,倒不是纳闷想不到你搞什么声东击西,而是纳闷:总共就这么大点地方,你声东击西有意思吗?

很快,关羽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因为:他行军中,遭遇到了徐晃大队人马!

徐晃要的效果,是围点打援,避免攻坚作战,而是求野战!

但是,如果不声东击西,直接攻四冢,那么,关羽从后来援,徐晃恐怕不好寻找野战机会。

但是,将你关羽先引到樊城北,再由樊城北引过来,徐晃可以在你关羽行军途中选择预设战场与你野战!

如此,经过巧妙操作,徐晃将关羽从“鹿角十重”中引出来,开始了“公平”野战了!

“使坏”赢决战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徐晃还要“使坏”!

当年关羽在曹营时,二人关系就很好。

因此,关羽、徐晃二人,在阵前见面,远远的交谈,只谈论家事,不谈论军事,含情脉脉。

突然,徐晃下马,宣布命令:得关云长头者,赏千金!

关羽大惊:大兄,这是什么话呀!

徐晃大喊:刚才我们聊的是私事,现在这是国家大事!

于是,徐晃军迅速出击,两军交战!

这次“含情脉脉”的私人谈话,是徐晃又一次“使坏”。

徐晃显然有备而来!

关羽率精兵而来,风尘仆仆,锐气正盛,双方立刻野战,胜负还真的未可知!

徐晃与关羽远远交谈,显然是一面暂切麻痹关羽军,一面实际上已经让众将根据关羽军的部署进行调整。

调整完毕,立刻动手!

如此,关羽军大败而退!

长驱直入,借力破“鹿角十重”

关羽既退,徐晃率部紧紧追击。

就刚才决战来说,关羽虽败,但不可能遭遇毁灭性损失,一旦关羽安然退入围中,形势仍然十分复杂!

但是,徐晃部紧紧跟住关羽!

如此,徐晃的部队就可以借着关羽“带路”,冲入关羽精心布置的鹿角十重了!

随即,徐晃攻破四冢屯!

关羽军有的投入沔水溺死,有的战死;围中的傅方、胡修也都死了。

胡修,原是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傅方,原是曹操任命的南乡太守;他们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后投降关羽的。可惜两位“高官”却死于此!

解围

关羽遭此惨败后,被迫解了樊城之围。

当然,此时的关羽仍然没有立刻撤走,而是仍然以水军封锁汉水,继续对襄阳的围困。

直到得知吕蒙袭江陵的消息后,才仓促退军。

不过,事实上,咱们都知道“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这种说法,樊城都打不下来,关羽要攻下襄阳已是百日说梦!

所以,樊城之围得解,事实上也就意味着关羽北攻襄樊的失利。

只不过,关羽到底死撑着面子,死不退却罢了。

后人提及关羽的失败,多提起吕蒙“白衣渡江”。

确实,如果说关羽“失荆州”,则确实是吕蒙所为。

但是,就关羽北攻襄樊失利来看,曹操靠的是徐晃!

真正在战场击败关羽的,不是吕蒙,而是徐晃!

战后,曹操考察战场后赞许徐晃:我用兵30多年,又听说过许多古代名将,都没有如此这般长驱直入敌人重围的!你徐晃的功劳,不在孙武之下!

凯旋后,巡视各营时,兵士们都离开本阵来观看,唯有徐晃军营的将士站立不动,一片肃然,曹操又赞许:徐晃有周亚夫之风呀!

“张乐于张徐”,五子良将中,徐晃排名最后。

不过,徐晃进军时进退有度;进攻时方式丰富;追击时敢于长驱直入;治军时有周亚夫之风···

就军事能力全面性来说 ,徐晃绝不在张辽、乐进诸人之下!

0 阅读:33

喝下历史的鸡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