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汉,东汉的存在感很低,揭秘其默默无闻的原因

好哥聊历史 2023-12-15 10:08:22

相比西汉,东汉的存在感很低,西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甚高,而东汉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甚至总被人忽视。其实东汉的时间并不短,西汉仅比东汉多了15年,但后世却很少提及东汉,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东汉存在感低的原因

首先,西汉的创立是在比较激烈的秦末农民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暴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而被史学界所关注。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是一个成功实现“人生逆袭”的典范。他从小小的亭长做起,竟然在乱世中崛起,凭借并不出众的文才和武功,先后击败了强秦和项羽,成就了自己的帝业。而且,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

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虽然也雄才大略,但知名度并不高。刘秀之所以不出名,是因为他吃了几个亏。首先,刘秀是承接朝代。承接朝代其实更不容易。历史上承接朝代成功的情况很少。但是,后人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承接朝代会占很大的便宜。其二,刘秀打仗以及建国的过程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因此后世便不怎么记得他。其三,刘秀在当世的对手很少,没有楚汉相争、三国时期、隋末起义的精彩,因此刘秀不被人所关注。

第二,没有有争议的君主。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帝王之一。他在位五十多年,大力开疆拓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在汉代以前领土面积最大,军事实力最强的时代。同时,汉武帝时代也是大汉由强盛转而进入衰败的时代。在他统治初期,西汉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最为强盛繁荣的时代,到他统治的末期,西汉社会经济、军事力量严重衰退,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叛乱不断,汉武帝为了稳定民心,不得不下罪己诏,以消除民众的抵抗情绪。东汉没有如此这般具有争议的君主,也少了吸引眼球之处。

第三,缺乏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汉武帝征讨匈奴,开疆扩土,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陈汤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昭君出塞,对后世影响深远,与之相比,东汉就逊色许多,匈奴也没有西汉时期的嚣张。虽然汉和帝刘肇时期,东汉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时期,彻底解决了北匈奴的隐患,从此以后再无“匈奴之患”。但是,远没有卫青、霍去病的故事让人心驰神往。

第四,东汉是一个阶层固化的时代,外戚、宦官、士大夫统统都被脸谱化。自汉安帝刘祜开始,就是无休无止的“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国家从此再无宁日。接下来,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都是过眼云烟,毫无作为。再以后的汉桓帝、汉灵帝更加昏庸,直到汉献帝刘协退位于曹丕,东汉王朝宣告终结。皇帝、宦官和外戚之间来回夺权,相互打压,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综上所述,就是东汉王朝的平淡和平庸,使得它看起来比西汉王朝缺乏影响力和存在感。

二、东汉经济发展

东汉虽然政治比较平庸,但经济医学等方面的发展还是很亮眼的。

东汉时期,医学出现了两位巨擘,一位是张仲景,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作“医圣”。另一位是华佗,他精通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编了五禽戏,也是一代名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大约也写定于东汉,现存辑本共收载药物365种,详述其性味和效能,大都确切。

《九章算术》是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专著,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典籍。这部著作由多个章节组成,其中包括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个部分,故称为《九章算术》。《九章算术》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文化:东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也备受赞誉。例如,佛教在此期间传入中国,邓绥开创男女同校的教育模式,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等。这些发明和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东汉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科技: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也非常显著。例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质量更好,更便于书写和携带。优质纸张的出现,迅速成为书写记录的绝佳材料,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等,这些发明对当时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汉时期的工艺技术发明也有重大突破。我国古代的陶瓷技艺在东汉时期得到了提升,瓷器真正烧制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陶瓷技术的飞速发展。此外,东汉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独轮车、水车和吊桥等一大批在当时领先的器物。

三、东汉名人

东汉历史上,其实可敬的人物并不少,看看你知道哪些?

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后来归顺刘秀,帮助刘秀消灭了隗嚣的势力,天下统一之后,马援率军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死后遭梁松诬陷,直到汉章帝时,才追谥为忠成。

班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探险家,他原本为官府抄写文书,后来被任命为兰台令史,不久被免职。73年,跟随窦固率军攻打北匈奴。随后多次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被封为定远侯。回到洛阳后,被任命为射声校尉,不久病逝。

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班固一生著述丰富,作为史学家,他编撰了《汉书》,这是中国古代继《史记》之后的重要史书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邓绥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女性政治家,她出生于公元81年,是南阳新野人。邓绥的家族背景显赫,她的祖父邓禹是东汉的开国功臣,官至太傅。邓绥自幼聪明伶俐,知书达理,深得父母宠爱。邓绥成为皇后后,与皇帝刘肇共同执政,并在一些政治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政策。

马融出生于公元76年,祖父是名将马援。马融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学识,他跟随许多著名学者学习,如挚恂、李膺等。他擅长经学研究,尤其是对儒家经典《左传》和《周易》有深入的研究。除了经学研究外,马融还是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他善于吹奏乐器,弹奏琴瑟。他的文学作品也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如《三都赋》、《异物志》等。

张衡是个全才,一人包揽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 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

不过东汉后期的三国时期,倒是有很多妇孺皆知的名字,比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以上就是东汉不如西汉存在感强的原因,不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汉太过于亮眼,与一个极为优秀的人在一起,优秀的人都会显得暗淡无光,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2 阅读:1133
评论列表
  • 2023-12-15 23:14

    公认西汉版图最大的时候是汉宣帝刘病已,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也是汉宣帝时。小便你硬要把这俩点扯上汉武帝的话,那就是刘病已是刘彻的曾孙。[得瑟]

  • 2024-01-09 23:08

    三国属于东汉吧,这存在感,千古第一,有人反对没[鼓掌]

  • 2024-01-09 11:12

    东汉也不差啊 文治有明章之治 武功有勒石燕然

  • 2024-01-09 11:29

    你对历史有误解,在民间,东汉远比西汉有名气,因为他忘了东汉末年分三国,可三国最精彩的部分全在东汉,三国鼎立那是诸葛亮司马懿的时期了。

  • 2023-12-15 19:07

    什么一知半解的人都来胡说八道

  • 2024-02-27 01:29

    知道为啥没人说东汉不 因为经不起推敲 东汉幼儿园 世家把持的朝代 能有啥说的出的事迹

  • 2023-12-16 12:11

    我雪藏封杀的,我要当皇帝一定是昏君,我贪财好色,我手底下的人也得胡作非为,贪财好色,绝不能让刘秀成为法外之地,脱缰之马

好哥聊历史

简介:聊聊历史,寻找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