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彭德怀受到错误批评,粟裕为何没趁机为自己平反?

独家故事 2024-04-08 10:03:29

1984年2月5日,开国第一大粟裕在北京病逝,粟裕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摘掉“帽子”,实际上在粟裕生前,他是有机会摘掉“帽子”的,只不过他没有选择落井下石趁机为自己平反。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批评,时任防长的彭德怀率先“开炮”,对粟裕的批评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粟裕关于解放马祖列岛的问题,二是粟裕下令志愿军回国的问题,三是粟裕找苏方要文件问题。

这三件事发生在粟裕时任总参谋长期间,从轻来说是粟裕越俎代庖,说严重点就是粟裕越权,是对防长彭德怀的不尊重,不过由于对问题的过度批评,导致错误被夸大,对粟裕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

粟裕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在1958年9月就被调往军事科学院任职,负责学院的常务工作,这样的落差是非常大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压力,被扣在头上的“帽子”也成为了粟裕的心病。

1959年,粟裕终于有了获得平反的机会,这一年在庐山会议上彭老总受到错误批评,一时间对彭老总的批评铺天盖地,就在彭老总受批评之际,有人该粟裕提建议,让他趁机为自己的问题申诉平反。

在彭老总受到批评之际,如果粟裕跟风批评彭老总,并趁机为自己之前的问题进行申诉,很大可能他的“帽子”就能够摘掉,但是粟裕没有这样做,在彭老总落难之际他没有选择落井下石。

粟裕对那些关心自己的人说:“相信几十年的革命经历,自会为我正名!”粟裕的话不禁让人肃然起敬,这就是大将风度。粟裕吃过被错误批评的苦,自然不愿意看到彭老总再吃这样的苦。

在各位老帅前面,粟裕始终是保持尊敬和谦卑的,不仅是对彭老总,对其他元帅也是如此,有一次粟裕到叶帅家中办事后离开,叶帅要送他出门,笑称:“送一送常胜将军应该的。”

粟裕连忙说:“我只是沧海一粟,何足挂齿!”粟裕对老帅的尊重可见一斑。在职务不如自己的人面前,粟裕也始终保持着谦虚和低调,比如有一次他被哨兵拦在门外,事后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当众人的面夸奖了哨兵。

在彭老总落难之际,粟裕没有趁机为自己申诉,相对来说是减少了对彭老总的压力,不过这样一来粟裕也错过了最好的平反时期,此后他直到去世也没有获得平反,不过晚年的粟裕过得相当平稳。

1973年,在十大上粟裕当选中央委员,之后又当选了军委常务委员,后来还当过中顾委常委,晚年的粟裕在军中和党内都是比较稳定的,职务也不低,总体来说他的处境是比较理想的。

在粟裕去世的10年后,1994年12月,在张震将军等人的努力下,为粟裕的问题进行了处理,指出了1958年对粟裕的错误批判,为粟裕摘掉了“帽子”,正式为粟裕恢复名誉。

0 阅读:185

独家故事

简介:分析讲解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