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调92.3%不支持统一,当年香港反对实施国安法也一样

珠花雨落呀 2023-07-19 16:45:26

在近期的一次台湾民意调查中,有高达92.3%的台湾民众表示不支持统一。这一调查结果显然与大陆政府的和平统一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对海峡两岸的未来添上了一个不小的变数。

难道是如同当年的香港不实施国安法一样,是因为没人敢发声?还是政治下的操纵?台湾民调这个被大肆炒作的数字背后,可能隐藏的是一系列的问题。

一.高调的“倚美谋独”与台湾当局的决策为背景

在这个全球政治环境日益复杂的时代,台湾当局似乎找到了他们认为的"救命稻草",那就是倚靠美国的力量来实现台独。

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倚美谋独"并不是一种新鲜的策略,但在最近几年,它在台湾的实施程度却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9年,台湾购买了美国价值约80亿美元的武器,包括f-16战斗机和导弹,这是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军售。这种明目张胆的军事购买行为表明,台湾当局试图通过加强军事力量,来对抗中国大陆的统一。

这种行为对两岸关系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在台湾不断寻求美国支持的同时,大陆也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台政策。大陆最终也决定停止一系列的惠台政策,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来阻止台湾的“倚美谋独”。

但是大陆的这种应对策略在台湾引发了更强烈的反感情绪。2021年发布的调查,只有33.5%的台湾民众表示愿意为保卫台湾而战。这个数字在大陆停止惠台政策后降到了25.9%。

这种情况下的民意反应反映出台湾民众对大陆政策的反感,并且更让人担忧的是台湾当局的“倚美谋独”策略正在激发台湾民众更强烈的反对统一情绪。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台湾民众都支持台独。实际上,大多数台湾民众都希望维持现状,既不想统一,也不想独立。

但是,由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以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方式,这种“倚美谋独”的策略却能得以实施。

很明显,台湾的这种做法让台湾民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大陆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他们却被迫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对大陆的政策。就像当年香港不实施国安法一样,台湾民众也不支持统一。

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台湾民众对大陆统一的真实态度,那就是大部分台湾民众并不反对两岸的统一,他们只是不满当前的政策而已。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92.3%反对统一”的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那就是这个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台湾民众的意愿,而只是台湾当局满足自身利益的一种政治操纵罢了。

民进党的政治角力

台湾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其中,民进党在台湾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显而易见。

被广泛视为“台独”分子的聚集地,民进党多次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似乎使得台湾社会对于“台独”的支持度呈现上升态势。然而,这个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社会动态。

2016年,民进党的候选人蔡英文首次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这一年也是民进党在台湾“立法院”首次拿下过半席次。再次赢得2020年的选举,蔡英文和民进党的胜利,似乎为台湾的“独立”倾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然而,更深入地观察这些选举的背景,我们会发现这其中并非全然是台湾人民对“台独”的支持。

2020年的选举,台湾面临的形势包括中美贸易战的冲击,香港社会动荡,以及两岸关系的紧张等因素。

在这种环境下,台湾民众对于中国大陆的警惕心理显然提升,而民进党则充分利用这种情绪,以“抗中”和“维护台湾主权”作为其主要的选战口号。

虽然民进党的立场偏向“台独”,但他们并没有在公开场合明确表达出对台独的支持。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维持现状”这样的措辞。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了解到,在台湾社会中,真正支持台独的人数其实并不多。

他们所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利用选民对现有政策的不满,以此来争取选票。

再回到92.3%的民调数据,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与香港实施国安法时相似的状况。

当时,有一些民调显示,香港大部分人民反对实施国安法。然而,当国安法在香港实施后,香港社会的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就让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反对的人真的代表了香港人民的意愿吗?同样,92.3%的数据,真的能代表全体台湾人民的意愿吗?

民进党的选举胜利,更多的可能是选民对现有政策不满,或者对其保护台湾利益承诺的认同,而并非是对“台独”主张的支持。

二.民调背后的操纵和误导

在公开报道的92.3%反对统一的数据背后,一个看似强烈反对统一的声音,可能是基于一系列可能的操纵和误导产生的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调查的样本问题。这项调查只有1068人参与,而台湾的总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以这样微小的比例作为全体的代表,是过于草率的。对此,我们可以拿大陆的网络投票作为参考。

比如当今热门的电视节目举办的网络cp投票,只需短短几个小时,参与的网友就可以达到数千甚至数十万。

相较之下,台湾地区的一个重大民意调查,却只有1068人参与,这明显无法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这个调查的设计方式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问题采用“你是否不同意两岸统一?”的提问方式,这就存在所谓的“双重否定”。在日常生活中,“双重否定”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混淆。

就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误解,"我不是不喜欢你",很多人会因此理解为“我喜欢你”,但事实上,句子的真正含义可能是"我对你没有特别的感情"。

同样,这种提问方式在民意调查中很可能会让受访者误解,导致他们选错答案。

此外,这个调查没有提供“维持现状”的选项,而据2019年一项由台湾“中研院”进行的调查,有57.4%的受访者选择了“维持现状”。

也就是说这个调查是在迫使受访者在“统一”和“独立”之间做出选择。

再者,诺埃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角度。如果人们认为公众舆论主流是反对统一,那么他们可能会为了避免与主流观点冲突而选择沉默,即使他们内心其实并不反对统一。

这种现象在香港的国安法问题上也有体现。一些香港人虽然内心并不反对国安法,但面对强烈的反对声浪,他们可能会选择沉默,以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综上,从样本选取,问卷设计,到社会心理影响等多个角度看,这个92.3%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台湾社会的真实民意。我们必须理性看待这样的民调数据,而不是被一些表面的数据所迷惑。

看似统一,实则分裂

台湾对统一的态度似乎强烈反对,但实际上,台湾社会内部对于是否支持统一的意见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在过去的几年中,台湾的政治风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民进党的崛起,以及其推动的“台独”议程,给大陆留下了台湾整体反对统一的印象。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时,会发现许多台湾民众其实并不完全支持“台独”。

实际上,他们的立场更趋于保守,更倾向于维持现状,而非冒险推动台独或急进追求统一。这种立场被称为“台湾现状主义”。

如同2019年的香港抗议事件,大部分香港市民并非全然支持香港独立,而是对某些政策表达不满。然而,反对的声音却被过度放大,导致外界对香港整体民意的误解。

同样,某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一些政策表达反感,并不意味着他们全然支持“台独”。2018年的花莲地震后,大陆提出派救援队伍和物资,却遭到台湾政府的拒绝。

这一事件引发了部分台湾民众的不满,但他们的不满并非出于对统一的反感,而是出于对台湾政府处理事务的批评。

因此,看似92.3%的台湾民众反对统一的数据,其背后实则更多反映了对某些具体政策或事件的不满,并不代表全面支持“台独”。

在解读这个数字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复杂性,并避免因为单一的数据而对整个台湾社会的政治立场产生误解。

我们应更深入地理解台湾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变化,而非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支持台独”或“反对统一”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框架内。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单纯的从选举结果或者某项民调数据来判断台湾人民的意愿。

0 阅读:1

珠花雨落呀

简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