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负债公布:美国34万亿,日本8.6万亿,中国呢?

未央史默事 2024-05-15 09:32:43

前言

2023年,世界金融走向了“欠债”的道路。

根据资料显示,去年各国增加债务共计15万亿美元,总额甚至达到了313万亿,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

高额的债务出现,让各国的债务风险开始不断增加。

在这些债务中,美国独占30多万亿,日本占8.6万亿,中国又占多少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美国债务

全球债务风险不断加剧,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债务总规模突破了313万亿美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新增债务高达15万亿美元,增幅令人咋舌。

在这场债务狂欢中,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贪杯者",截至2023年底,美国的国债已经高达34万亿美元,仅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新增了惊人的1万亿美元债务。

令人痛心的是,美国政府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收入都用于偿付利息,债务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美国陷入如此窘境,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美联储的角色扮演,美联储最初的设立目的是协助美国政府融资,但很快就被华尔街家族操控,沦为维护其财政利益的工具。

通过操纵加息、降息等货币政策,美联储可以左右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向,剥削其他国家的利益。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联储时常突然抽走资金,使得其他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

趁此机会,以低价收购当地企业和资产,从中渔利,拉美国家、亚洲四小龙、巴西等地区就曾沦为美国这种掠夺性做法的受害者。

当前,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受到质疑和冲击,越来越多的国家认清了美国操纵经济、剥削他国的本质,开始逐步远离美元体系。

如果美国继续我行我素,大量发行无本之钱,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美元的信任度和地位将无可避免地下降。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占GDP比重也持续攀升,创下历史新高。

一旦美国率先引发债务危机,极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导致新兴市场遭受重创,届时,全球经济将陷入长期的衰退期。

纵观历史,美国近年来债务暴涨前所未有,已突破34万亿美元大关,比2019年增长了近40%。

如此快速膨胀的债务规模,已超出了美国经济实力可以负担的上限,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处境同样堪忧,总体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攀升。

日本债务

曾几何时,日本可谓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翘楚,作为发达国家集团的重要一员,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腾飞,一度被视为可能在21世纪超越美国的新兴超级大国。

然而,就在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充满无限憧憬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却狠狠打击了这个曾经的亚洲雄狮。

1990年,日本经济的泡沫彻底破裂,几十年来被人工操纵的房地产和股市价格终于难以为继,迎来了滑铁卢。

数以千计的企业相继倒闭,大量员工遭到裁员,整个国家陷入了衰退的泥潭。这场危机被后人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就在这段动荡岁月中,日本的国债在不知不觉间攀升至高位,为了拯救经济、扶持企业,政府不得不大笔举债融资,补贴亏损企业,搭救濒临倒闭的银行业。

到了2000年,日本的债务率已高达135%,刷新了发达国家的最高纪录。

但这仅仅只是个开端,随着高龄化进程加快,日本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急剧膨胀,政府不得不继续举债支付。

到了2023年底,日本的国债总额已高达1286万亿日元,约合8.6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61%!这一恐怖数字几乎令全球投资者为之头皮发麻。

如此庞大的债务当然不是政府可以轻易偿还的,日本政府手中虽然持有约1.15万亿美元的国债,本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务压力。

然而,美国刻意放任日元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就是要打压日元,从而降低日本所持美债价值,令其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

今年,日元对美元汇率更是一度暴跌至1:158的历史新低点,汇率暴跌直接导致日本国内生活物价飞涨,日常开支加剧了民众的经济压力。

东京一颗大白菜需花费400日元,一碗拉面更是高达1000日元以上,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面对严峻形势,日本政府曾拿出8万亿日元"救市",试图遏制日元贬值,但这依然是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政策更是雪上加霜,令日元汇率一泻千里,狂飙不止。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做法是有目的和阴谋的,当前,美国自身已陷入34万亿美元的国债泥潭,不得不靠印钞票来维系经济运转。

由于通胀加剧引发的内斗日趋严重,反犹主义阵线不断壮大。

为了坐稳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决不惜向日本这个"忠心盟友"亮出"狠手",将自身经济危机的祸根归咎于日方,致使后者陷入比美国更糟的困境。

不过,日元贬值对日本企业而言却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像丰田、本田等出口型企业借助日元贬值获得了丰厚的汇兑收益,盈利可观;另一方面,像股神巴菲特、亚马逊等外资公司在日本的投资,随着日元贬值折算成美元后价值也相应大涨,获利亦不菲。

然而与企业获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普通民众却在通胀肆虐下陷入了生活的寒潮。

企业和外资获利、民众陷入贫困,这股日益加剧的贫富悬殊已经在日本社会内部制造了新的对立和动荡的种子。

中国债务

在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浪潮中,中国也难免遭受波及,然而,与美日等国相比,中国政府对于负债问题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却大有不同。

在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的同时,中国更注重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建设,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政府计划发行新债11.14万亿元,其中国内债券为11.09万亿元,国外发行规模仅为555.46亿元。

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的国债余额为29.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则高达41.5万亿元。

如果再算上约40万亿元的地方城投债等隐性债务,中国的总负债规模将接近111万亿元,约占GDP的88%。

这一数字听起来着实惊人,但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负债率并不算太高。

按照总负债计算,中国的15.3万亿美元债务虽然高于日本,但远低于美国的34万亿美元;而按国债计算,中国的23.6%占GDP比重则远低于美国的127%和日本高达204%的债务率。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于举债融资的态度和用途都有别于美日两国。

与美国不断"揭债还债"、日本被动应对危机不同,中国始终保持了对债务规模的主动控制,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合理分配,用于急需的民生工程建设。

以近年来中国大规模的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为例,这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举债无疑是必要之举。

然而,中国政府并未滥发国债,而是在合理控制债务总量的前提下,优化配置财政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地方。

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虽然发行了4万亿元人民币国债,但绝大部分资金都用于重建家园、救助灾民,而非揭债还债。

再如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的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数以万亿元计的数额也主要用于了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做法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于民生的高度重视,以及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担当起的义务和职责。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近年来还积极采取措施,主动降低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避免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

结语

可以说,从债务规模到负债管控,中国都走出了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

与其被动应对危机和消极举债不同,中国政府保持了较低的负债占GDP比重,有意识地控制了债务规模,同时在发债用途上也体现了主动性和控制性。

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更彰显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2024-01-03《美国国债总额首破34万亿美元,“政府关门”再逼近》

澎湃新闻——2024-02-09《日本政府债务总额超1286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2024-05-03《日媒称日官方或已斥8万亿日元干预汇市》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24-04-26《2024年3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0 阅读:8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