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人生都是孤独”是毒鸡汤?关系是偶然,但没有关系也不行

老方说老方说 2024-04-20 16:46:53

人生都是孤独。

这是网络上一句烂俗的话,我怀疑说这种或信这种话的人,要么是思想浅薄,要么就是人生的不如意者,是社会关系中的失败者。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人可以完全而彻底的脱离人际关系,那样的人不是神就是兽。

前者不可能,后者只是凭借本能生存,不存在思考、思想这种大脑运作方式。而人类能够从万物之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在于大脑的进化。

“孤独”和“时间”一样都是大脑创造的概念,有了这种创造和概念,人类才有了文明。

为啥说“人生都是孤独”是毒鸡汤?关系是偶然,但没有关系也不行

思想家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刘伶也有“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的说法,天人合一是我们古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先哲眼里,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人,人是环境的一部分,当然反过来说,天地万物大自然也跟人是一体的。

所以,没有人是孤岛,没有人是彻底孤独的。因此“人生都是孤独”就相当于毒鸡汤,不是实事求是的说法。它完全忽略、忘掉了人生的三大关系: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

事实上,孤独是一种状态,你可以说人生本质是孤独的,但必须也要知道,这种孤独是相对的,没有人可以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而存在。

“孤独”是针对关系的偶然性而言的,不管爱情还是友情,都有偶然的成分,聚散无常,对此我们称之为“缘分”。

关系靠什么来维持?

到了中年阶段,很多人就能明白过来,自己所谓的那些关系都是想当然、一厢情愿而已。

人到中年,为啥会沉默,为啥会疏离?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你原来以为自己很重要,以为跟别人有真诚、深厚的感情关系,但当你自我孤立或有生大病、退休等情况时,你就会发现你的所谓关系都在消融。

等价交换和功利性才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当一个人失去“利用价值”后,他也就相当于自绝于其他人了。

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好——“好”意味着滋养——所以成年人的关系经常是虚伪的、势利的和对立的,这都是基于人的自私本性。

哪怕你身边还有一个或几个人,他们也处于随时被其他关系吸引走的状态。

人间温情因为罕见和易逝而珍贵。

当然,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真诚而忠诚的关系,这需要彼此的真心和经营,以及运气、因缘的加持。

多少关系都是因缘具合,偶然和无常是人际关系的主旋律,“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好的会变坏,而坏的则很难变好。

与其执着,不如随性。悲欢离合,缘聚缘散,有些是时势使然,有些是情境使然,没有什么关系是永恒的。

建立关系很重要,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懂得合群,这其实就是强调关系的重要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的前进和事业的发展,是通过和别人建立关系来推动的。在利益一致、感情顺利的时候,人们会显得温情脉脉,大家称兄道弟,轻易立下“两肋插刀、忠贞不渝”的誓言,后来却往往落空(你所期盼的那些人际关系其实是梦幻泡影),但梦幻泡影也是客观存在,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初的真诚啊,人间温情就是因为罕见和易逝而珍贵。

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这是德国大胡子卡尔·马老师的意见,他认为人的身体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万物为一,人不能超脱环境而独存。所以只顾一己之私的做法是狭隘而愚蠢的。

“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人和自然不能是对立的关系。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其自然的生命力和天赋才情,欲望是其主观能动性,但欲望也受环境的制约,因此人与世界、物质、环境的关系以及平衡就非常重要,“随心所欲不逾矩”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由而和谐的状态。

人和自然、环境是这样,人必须在自己目前的环境中达成均衡和成功,那人和其他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为其他人就相当于你的社会环境,你的阻碍和进步都取决于他们。合群是人的本性,关系是满足别人和自我满足。由此来说,中年人的断舍离也是一种对环境、关系的重新审视和梳理,以创造一种更有利于彼此的环境。

0 阅读:26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