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流失的一块领土,当年“弃中投俄”,如今成亚洲最穷地区

唯爱地理 2024-03-27 13:49:23
破败萧条的图瓦首府

行走在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的街道上,很难想象这竟是一个国家的首都。放眼望去,整条街道破败而萧条,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除了零星几栋略带"苏式"风格的公寓楼外,绝大多数居民仍然蜗居在简陋的板房或小木屋中。这里的景象,与人们心目中首都应有的繁华与现代化相去甚远。

在克孜勒,孩子们在上课时间游荡街头已是常态。当问及为何不去学校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老师请假了"、"今天没课"、"不去也没人管"……而那些本该负起责任的家长们,似乎对此习以为常,对孩子们的"疯玩"熟视无睹。

正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这个贫穷的城市里,孩子们的教育似乎无人问津。

与此同时,克孜勒的市政办公楼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在正常上班时间,办公楼的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

当地民众抱怨,在克孜勒几乎无法办成任何事情,他们不得不跋涉数百公里到新西伯利亚市寻求帮助。"山高皇帝远",克孜勒作为首都,却无法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残破的街道上,垃圾遍地,即便在为数不多的豪宅附近,也难觅一片干净的土地。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俄罗斯人均GDP为1.2万美元,而图瓦人均GDP仅有约2000美元,不到俄罗斯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贫穷,似乎已成为图瓦的代名词,而克孜勒,更是被冠以"亚洲最贫穷首都"的称号。

曾是中国领土的图瓦

俗话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过去,也照亮着未来。"图瓦,这片今天被称为"亚洲最贫穷地区"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追溯图瓦的历史,我们需要将时光倒回到唐朝。彼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图瓦与大唐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图瓦最终臣服于大唐,被唐朝称为"唐努乌梁海"地区,正式纳入了唐朝的版图。

然而,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明朝初期,游牧民族瓦剌乘虚而入,控制了"唐努乌梁海"。直到明朝中期,蒙古崛起,打败瓦剌,重新将这片土地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6世纪,沙俄帝国开始了它的西伯利亚扩张之路。他们用先进的火枪赶走了蒙古人,开始了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殖民统治。图瓦人民不甘沦为沙俄的奴隶,多次举起反抗的大旗,最终决定投入准噶尔部的怀抱。

1754年,乾隆十九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唐努乌梁海"再次回到了中国的版图。然而,近代以后,贪婪的沙俄帝国盯上了这片土地上的丰富矿产和资源。

他们先后与清政府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唐努乌梁海"周边的大片土地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1911年,受外蒙古独立运动的影响,与中国本土并无连接的"唐努乌梁海"也萌生了脱离中国的念头。

沙俄帝国抓住时机,一方面鼓动沙俄商人垄断该地区的贸易,排挤中国商人;另一方面对当地民众实施威逼利诱,劝其加入沙俄。

1914年6月,沙俄帝国宣布对"唐努乌梁海"实施"保护",该地区正式开始了沙俄殖民统治时期。

此后,北洋政府与沙俄在"唐努乌梁海"问题上几经交涉,但最终难敌沙俄的军事实力。1921年8月14日,在苏俄的扶持下,"唐努图瓦共和国"宣告成立。

苏联则宣称图瓦是自己的联邦国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1944年,图瓦共和国最终并入苏联,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

在俄罗斯联邦的图瓦

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一员,图瓦也想为莫斯科尽一份力。然而,它所能提供的支援,却是让人哭笑不得的3000匹战马。这一幕,恰恰凸显了图瓦经济实力的羸弱。

在现代战争的硝烟中,图瓦就像一个手无寸铁的幼童,无力回天,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天的图瓦,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街头巷尾,俄语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俄语也成为了主流。

图瓦语,这个曾经属于图瓦人民的母语,如今却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然而,在俄罗斯文化的冲击下,图瓦民族的独特性正在逐渐消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任何人的意志而停歇。当年,图瓦"弃中投俄",选择了与莫斯科结盟。

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一历史抉择时,却发现图瓦人民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实质性的利益。反观今天的图瓦,经济落后,文化没落,不得不让人感慨:当初的选择,是否值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图瓦,这个曾经与中国休戚与共的地区,如今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它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还是继续在贫穷和落后中挣扎,那都将取决于图瓦人民自己的选择。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而未来,则等待着图瓦人民自己去书写。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