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痴迷《春秋》,真的那么不可思议吗?他真正研究的是什么?

台台君说史 2024-05-13 19:41:53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一个春秋阁,里面不仅有关羽拜读《春秋》的雕像,更是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下联是“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

你看,文武两个圣人就这么因为一部《春秋》联系在一起了。

那关羽夜读《春秋》在历史是否是真的呢?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又着重描写关羽夜读春秋的场景呢?

台台君不妨先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文学性的方面解惑,首先关羽无疑是一个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人物。他不仅以勇猛无畏著称,更因其义薄云天的形象深入人心。

那《三国演义》想表现关羽的“义”该怎么办呢?自然就是要让关羽读《春秋》了。

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这其实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价值体现,亚圣孟子也曾说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你看,作者的深意这就一目了然了,关羽夜读春秋也就是说关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源就是在这部《春秋》里了嘛,这就已经不是个人的价值体现了,而是《春秋》里隐含出的庞大的儒家的价值观了。

当然,这只是作者想表达关羽的根源性思想,那如何表达关羽的“义”呢?那就是“华容道义释曹操”了。

曹操败走华容道,遇到关羽,曹操先说的啥?曹操先说:“我兵败了,已经走投无路了,希望将军能念及往日的情分放我过去吧。”

这是啥?这是感情牌,可关羽却说:“我以前帮你斩颜良、诛文丑等等等,已经把情分还了。”那是坚决不让曹操过的。

可曹操最后为啥过了华容道呢?就因为一句话:“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这句话就是《春秋》里一个弘扬信义的代表故事。

可关羽是立了军令状的呀,他要放了曹操自己就死了,那为啥关羽还要放过曹操呢?

这不就应了孟子的那句:“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也就是用关羽对孔孟之道的完美诠释了嘛。

当然,华容道关羽释曹操这个桥段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单纯就是为了文学需要。而真实的历史上的关羽读的也只是《左传》,并且对此滚瓜烂熟,但《左传》是《左氏春秋》,作者为左丘明。

可《三国志》没有《三国演义》影响大。关羽就在《三国演义》里被塑造成了忠义无双的形象。

我们从现代去看,因为不能取“不义之财”,所以关羽成了财神;因为关羽忠义双全,所以成了武圣;甚至是八九十年代的黑社会都要拜关羽,为啥?不就是因为这个“义”字嘛。

各位看客老爷,您觉得呢?

0 阅读:5

台台君说史

简介:以史为镜,以史观人,史以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