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之死也是一场公共讨论的悲剧|黄河时评

新黄河 2024-05-20 11:50:51

胖猫之死,尘埃落定。

5月19日晚,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警方披露了大量翔实的数据,溯源胖猫与谭某的恋爱脉络与经济往来。这其中并没有此前网传的诈骗犯罪的影子,这依然是一起纯粹的自杀事件。

至今,互联网上依然有人在精算二者的金钱付出,从而为胖猫在这场恋爱中的遭遇鸣冤叫屈,并固执地将其上升到男女对立,但是这种占用公共资源为代价无休止地研究私德,本身就是一种越界。

复盘整个过程,胖猫之死的讨论从最初的惋惜而逐渐沦为一场“阳谋”。发布者希望借助舆论的摧枯拉朽达到目的,而一些讨论者则自诩成“纯爱战士”的化身,在他们看似正义的外表下,其实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拼出真相的拼图来告慰亡者,反而是将胖猫工具化利用,让他成为各种极端观点和佐证其合理性的“物料”。不能再发出声音的胖猫和事实一样,被极端架空了真相。

与此前一些自杀悲剧不同的是,胖猫的悲剧具有极强的私密性和自由意志性,悲剧的发生并非因为强力与不公或是虐待与压迫,而是个人价值观使然。舆论在对待这类新闻的时候,在保持悲悯与同情时,也应保持克制。对生命的珍视是统一的,不能因为逝者的逝去,就想当然地认为是生者的原罪。

其实,胖猫之悲和前不久饱受争议的“我妻之死”一样,本质都是个体的“自由向”悲剧,并不具备太多公共新闻价值,舆论非要介入并代入的后果就是集体走向“叙事疯魔”。

这类撕裂讨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远超过秦朗类虚假新闻带来的社会危害。因为秦朗最终可以被证实是虚假的,而胖猫却是真实存在的,但在传播中,后者被有意无意地或放大或扭曲了某一面,并在一个个信息茧房的作用下,不断失真。最终,胖猫被无数代入感剥夺了话语权,从而成为各类撕裂话题的流量狂欢,这不仅是对公共讨论的扭曲,更是对死者的漠视。

对于公众来说,在遇到这类触发自己“燃点”的新闻时,不妨多问问自己,自己对这则事件的关注是出于猎奇欲还是公理心?所讨论的内容是否涉及那条公平的水位线?是否对推动社会进步与省思有意义?如果没有,那就让它在本属于它的自然脉络中演变,而非动用舆论审判的力量强行把它升华到原不属于它的高度。强行拔高必然带来错位,而错位只能留下一地鸡毛。

针对互联网的公共性讨论,它的信源首先应该是多元的,而不能是单方面垄断话语权,尽管它被人包裹了层层流量的外衣与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它依然是一则奇闻,而不能成为新闻。

所听到的并不一定都是事实,舆论介入不一定都有意义,慎用键盘之上的权力,或许是胖猫留给世间最有意义的思考。

评论员:李明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8:50

    既然没有立案就没有刑事侦查,那所谓的通报岂不是渣女的一面之词?通报有很多逻辑错误,渣女为什么退款,是不是女同劈腿等等,最大的就是为什么胖猫突然就跳了?那晚渣女在夜店嗨?

  • 2024-05-20 16:09

    本来就不同情胖猫,一个舔狗而已,看了那个通报发现,女方分手没问题,就这样的一家人,惹上了简直就是踩到狗屎一样黏上了甩不开! 所以呼吁广大同胞们,谈恋爱千万不要扯上金钱关系,老话说的好啊,“谈钱伤感情”当然,最重要的是了解情侣性格以及亲属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