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抗议无效!亲巴抗议潮席卷美国校园,美警方强制驱散!

就事论世 2024-04-24 10:10:44
抗议无力?“抗议要是有用,谁还生产机关枪和火箭炮?”

美国多所大学爆发大规模亲巴勒斯坦抗议,表达对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不满

警方强制驱散耶鲁、哥大等校学生,逮捕47名耶鲁抗议者,示威者誓言持续抗议

哥大、哈佛等校校长因处理抗议不力被迫辞职,新一轮抗议引发校园教学秩序混乱

美政客要求向大学派国民警卫队,抗议者反驳反犹主义指控,强调多元团结“亲巴抗议潮席卷美国名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20多所知名学府近日爆发大规模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学生及教职员工走上街头,抗议拜登政府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立场,指责其偏袒以色列并对加沙人道危机负有责任。

示威者手持“解放巴勒斯坦”等标语,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巴勒斯坦人民所遭受的种族灭绝风险与流离失所困境。

“警方强力介入,学生被捕风波升级”

面对日益高涨的抗议浪潮,美国警方采取强硬措施,以维护校园秩序为由,进入耶鲁大学、哥大等校园强行驱散示威者,逮捕数十名学生。

耶鲁大学至少47名抗议者被戴上手铐带走,或将面临纪律处分甚至停学处罚。社交媒体上曝光的视频显示,警方与示威者冲突激烈,场面混乱,抗议者誓言将继续抗争。

“言论自由争议:校长辞职、校园封闭”

去年年底,哈佛、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校因未能有效压制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校长被迫辞职,引发言论自由争议。新一轮抗议中,哥大校长沙菲克直接将学生抗议定性为“反犹主义”,要求警方介入,并威胁开除参加抗议的学生。

哈佛则关闭校门,解散相关学生组织,禁止其活动。然而,这些举措并未平息政界要求更强硬行动的呼声,美国总统拜登、纽约市长亚当斯等人公开谴责抗议活动,参议员科顿和霍利甚至提议动用国民警卫队。

“抗议者反驳反犹指控,呼吁多元团结”

参与抗议的学生组织否认存在反犹主义,强调其抗议活动旨在和平、包容地表达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他们指出,抗议队伍中包含巴勒斯坦人、穆斯林、阿拉伯人、犹太人和黑人等多种族裔背景的学生,代表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坚决反对任何试图分裂学生团结、抹黑抗议性质的行为。

“抗议是否真的无用?”

面对警方的强力镇压和政界的严厉谴责,抗议者们的坚定立场和持续行动似乎印证了那句著名的反驳:

“抗议要是有用,谁还生产机关枪和火箭炮?”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抗议者们仍坚信发声的力量,通过集体行动表达对不公的不满,挑战既有权力结构。他们的坚持表明,即使面临打压,抗议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

“美国校园成为言论自由试金石”

美国大学校园近期的抗议活动及官方对此的反应,再次将言论自由问题置于聚光灯下。

一方面,校方和警方对亲巴勒斯坦抗议的严厉打压,引发对言论自由保障的质疑;另一方面,政客要求向校园派国民警卫队的呼声,更是让人担忧权力过度干预学术自由与公共讨论

。美国作为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其大学校园正成为检验其言论自由承诺的试验场。

我认为,美国校园亲巴勒斯坦抗议潮遭遇的强力镇压,无疑揭示了抗议行动在维护正义、推动变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然而,抗议者的坚韧不屈和对言论自由的坚守,恰好证明了“抗议是没用的”这一论断的片面性。

即使在高压之下,抗议仍可唤起公众对被忽视问题的关注,激发社会反思,推动政策讨论。如果放弃抗议,沉默只会助长不公,而持续发声才是改变现状的起点。面对美国校园内外对言论自由的双重标准和打压,我们必须认识到,正是这些看似无力的抗议,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涓涓细流。

会持续更新哒~

祝诸君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注:文章内如有错误恳请指正~

0 阅读:1

就事论世

简介:喜欢讨论,喜欢创作,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