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的“暴力”倾向,强化其正面行为,父母需通过这些途径

国之利器 2022-12-13 13:52:35

很多家长感到很纳闷,当小朋友步入幼儿园或者小学之后,总是时不时跟其他小朋友发生摩擦甚至打架。面对这种状况,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了暴力倾向,于是狠狠的揍了孩子一顿,并禁止他以后跟别的小孩打架,这种方法虽然短时间内有效,但是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暴力倾向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暴力”倾向,并且强化这种行为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很活泼好动,从心理学上看小朋友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同时精力过剩。精力过剩的小朋友要比其他的同龄孩子更加的调皮,偶尔会表现出冲动或者跟其他小朋友打斗的现象,与此同时这类小朋友通常他们的反应比较灵敏,有强烈的好奇心,智力也比其他小孩高。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是向小朋友灌输文化知识,没有办法完全消耗小朋友的精力,所以小朋友就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剧烈运动、打架等等,作为家长应当认识到小朋友存在一定的“暴力”倾向是正常现象,可以借助其它方式消耗孩子精力。

孩子精力过于旺盛喜欢跟其他小朋友嬉笑打闹甚至打架,作为家长应该先告诉他什么行为是正常的,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同时作为家长对于打架这种行为不能够宽容,否则孩子永远无法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将面对孩子打架斗殴,如果家长不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将会使得孩子变本加厉。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三观,让他用正确的方法去消耗多余的精力,比如说参加兴趣班,运动等等。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模仿的首要对象,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喜欢用暴力的行为来解决家庭问题,那么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喜欢先用暴力解决。面对已经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家长不能够以暴制暴,而是温和的跟孩子进行沟通,让他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先讲道理,用时间去缓冲彼此之间存在的矛盾,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怒火,就可以通过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孩子之间互相打闹,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家长要做的是正面引导孩子的这种行为,为他提供其他的途径去消耗多余的精力,比如说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找到正常的宣泄方式。有一部分孩子出现好斗现象,可能是因为不习惯新的环境或者在环境中出现了自卑现象,认为可以通过打架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遇到已经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优先找出根源所在,然后解决孩子目前面临的困境,跟老师及时沟通,而不是指责跟训诫孩子。

1 阅读:8

国之利器

简介:国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