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三百年,宿命周期律

墨代旺朝 2024-03-03 10:13:45
(全文5600字,阅读需要9分钟)1、序言

文字为骨,思想为翼,大家新年好,我是墨代王朝,欢迎来到我们本期的百科频道。

现在是2024甲辰龙年,而龙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图腾象征,在此祝大家龙年快乐,新春吉祥。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节目,本期我们来和大家聊一个和历史有关的话题,王朝周期律。

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王朝周期律。

我们知道,在中华文明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曾经诞生过很多的大一统王朝。

而除了最早期的夏商周之外,从秦朝开始,往后的所有王朝,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的统治时间可以超过三百年。所以在历史领域,也把普遍把三百年看做是一个王朝寿命的上限。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限制呢,这里面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而这也是我们本期节目要讨论的内容,那么就让我们正式开始。

2、国家与王朝政权

因为王朝的概念是和国家有关的,所以我们首先来和大家讨论一下什么叫国家。

我们知道,个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而所有的个体,都会对某些主张、主义、宗教产生信仰。

比如我们作为华夏儿女,会默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因为普遍信奉基督教,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子民。而在阿拉伯半岛,因为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尊崇真主安拉。

国家就是由有共同信仰的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所聚集起来形成的巨大社会群体。他们拥有共同的政权和领土,使用同样的语言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

人类的本能是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群体生活可以大大提高个体的存活率。

当人们聚集在一起之后,往往需要一个中央机构来进行管理。在一开始,一般是在人群中选出一位有威望、有能力的领袖,对各种事情做出决策,这便是早期的强人政治体制。

比如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通常被视为神圣的人物,和普通人相比,有着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和资源开始不断增长,便会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更复杂的行政机构和社会等级制度,来有效地协调社会生产和分配资源,于是各种社会运行机制便诞生了,这便是国家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国家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它反映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那么王朝政权又是什么呢?

王朝就是国家的具象化,比如我们国家历史上的秦汉唐宋元明清,虽然有他们着不同的称呼,但是统治和代表的核心地域是一样的。

而政权便是国家体制,也就是统治阶级制定的社会制度和秩序。

比如在商朝、周朝施行的分封制,从秦朝开始施行的郡县制,隋唐时期施行的州县制,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度,便是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各个王朝用来管理国家的运行体制。

3、个体与社会性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政权的更替呢?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先来讲讲和个体有关的原因。

从生物学上来讲,我们人类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生物性是指我们作为生命个体,所拥有的的基本特性,简单来讲就是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而社会性则是指生命个体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一员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简单来讲就是与其他个体之间协同合作的能力。

生物性和社会性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比如人类的婴儿作为个体,在自然界中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必须由其它人或者动物照顾才能长大,因此人类天生便是社会性的生物。

在动物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本物种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比如协作性、依赖性、利他性、以及高级的自觉性等。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是对社会运行不利的性质,比如和其他个体之间产生冲突,损害公众利益、甚至残害社会中的其他人等等。我们通常把这些不好的性质称作反社会性。

在一开始人类组建社会的目的,是因为组成社会对个体更有利,出于生物性的本能,人类才会选择了暂时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组建社会,以此来让自己的利益更好地实现,达到先公后私的真正目的。

因此,一个社会机制能否存在,在于它是否可以均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让社会服务大多数人。

这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王朝政权是一个国家的运行体制,主要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生产和分配资源。一旦这个社会体制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便会让很多人产生不满,时间长久之后,社会中的个体便会表现出反社会性。

而当反社会性的个体数量足够多时,因为共同信仰的缺失,社会便会出现难以维持的现象,如果不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坏的结果便会导致社会体制的崩溃。

反映到国家的层面上,那便是王朝崩塌,礼崩乐坏和政权交替,而且这个结果是一定会发生的。

4、官僚权贵体系

在古代农业社会,任何一个政权想要维持稳定,基本上都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守护边疆安全、维护境内治安、治理天灾人祸。要做这些事情就需要国家拥有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这就是历朝历代的官僚体系。

官僚系统本身也是由人组成的,用人是要花钱的,但是国家本身是不能产生经济收益的。想要维持官僚体系的运行,国家便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税收。从古至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财政大权都是自己的命脉。

因为我国古代一直是农业社会,农业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而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息息相关。

每当历史上有新的王朝诞生时,往往国家刚经历过战乱,人口不多,土地资源充足,朝廷可以重新分地,保证人人有地种,家家户户都纳税。而且国家早期的管理系统也比较精简,运行起来成本也不大。

所以王朝初期的发展一般都比较平稳,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随后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王朝盛世。比如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真宗时期的咸平之治,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都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辉煌代表。

在这个时期,往往国家富裕,财库充盈,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较幸福安稳,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有句古话,叫盛极必衰,往往国家最兴盛的时候,也是它将要衰落的转折点。

从官僚体系的运营成本来看,当国家稳定发展一段时间后,疆域面积稳定,人口增多。

比如明朝初年,人口不到6000万,到17世纪初期时,随着战乱减少,生产的恢复,明朝人口一度达到过2亿。

清朝顺治年间人口约为1.2亿,康雍乾三朝,粮食产量增加,摊丁入亩等制度的实施刺激了人口增长,到道光三十年时,人口突破4.3亿。

人口一多,必然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官僚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相比于王朝初期需要国家付出更高的运营成本。

同时在官僚体系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属于的利益集团,各个集团之间为了权利会不断地发生摩擦。

在国家层面,就是政府需要支出的管理费用越来越多,但是官僚体系却变得越来越臃肿,治理能力越来越低下。而且越到王朝的后期,这个现象便会越严重。

5、政权的更替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诞生过许多的王朝,从秦朝开始后的大一统王朝,各个朝代的存在时间,分别是秦朝16年,汉朝405年,晋朝156年,隋朝38年,唐朝290年,宋朝320年,元朝98年,明朝276年,清朝296年。

而汉朝还包括了西汉的210年和东汉的196年,宋朝则是包含了北宋的167年和南宋的152年。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的存在时间可以超过300年。

历史上这些王朝都产生过明君贤臣,也开创过各种盛世繁华景象,但始终都逃不过300年的定律,究其原因这与其制度是有关系的。

在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后,随着财产私有制诞生,人类因个体的差异,开始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人们因此拥有了不同的社会地位,进而诞生了出了多个社会群体,产生出了不同的阶层,而王朝往往便是利益阶层的结合体。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王朝,像初期的奴隶王朝,商周时期的封建王朝,还是秦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任何新王朝的建立,本质上就是新利益体取代旧利益体的过程。

在王朝开始之初,制度刚刚建立,皇权贵族们代表的统治阶级对社会资源把握度不深,因此往往在王朝初期,国家的政治较为清明,利益分配比较均衡。

而当一个王朝进入中期,文化和经济达到了顶峰,统治阶层已经牢牢地占据着社会资源,随后便出现了阶级固化。

王公贵族、士大夫、富商占有的社会利益将会越来越多,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他们会不断地压迫和剥削被统治阶级,于是位于底层的农民、手工业者占有的社会利益将会越来越少。

因为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不均匀,让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到了王朝后期,矛盾无法调和时,特别是当这种矛盾已经影响到个体的生存时,两个阶级之间便会产生直接冲突,造成社会动荡。

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反抗统治的起义,基本上都是这个原因,老百姓被压迫的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揭竿而起反抗统治,而每次推翻一个旧的统治,便会诞生一个新的王权统治阶层。

在古代社会,每个新王朝的诞生都要经历战争,每次战乱便意味着对权贵阶层的重新洗牌。利益集团的变更、朝代的更替,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情况。

6、小冰河时期

我们刚才讲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从国家的内部去分析出现政权更替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和外部有关的因素。

我们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的代表,而农耕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在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丰富这些地域,才适合人类进行群居生活。

因此古人对于天时、地利这些环境因素,一直以来都非常看重。大家所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诞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诞生于印度河流域,而我们中华文明则是诞生于黄河流域。

从国家层面来说,只有在风调雨顺时,才能物阜年丰,国富民安。但是环境和气候这些都属于天时,远非人力可以控制,即使以今天人类的科技水平,想要去改变或者影响生态环境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更不要说是古代了。

因此在以前,很多时候国家的命运是和环境的变化有关的。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冰河时期这个词汇,在地球45亿年的地质中,生态环境每逢几亿年,便会出现周期性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就是在短时间之内,出现全球大幅降温,陆地上的冰层不断扩大增厚,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等等现象。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已经历经了四次冰河时期,每次会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造成地球上的动植物大量灭绝。

比如大家熟悉的恐龙,它们的存在是6500万年前,而恐龙的消失就和冰河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美国福克斯公司出品的著名系列电影《冰川时代》,描绘的就是这幅场景。

而在今天,全球的气候环境同样也在变得越来越恶劣,但至少还没有对许多人的生存造成直接威胁。

不过古代的小冰河时期就不太一样了,因为它的出现,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命运。

所谓的小冰河时期,便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地球便会出现一次周期性的大范围降温,降温的幅度一般是1到2摄氏度,时间会持续几百年。

在小冰河时期内,极端天气频发,会引发众多的地质灾害,而剧烈的气候变化会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给农耕文明带来致命的打击。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曾经经历过4次小冰河时期,分别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三国;唐末、五代;明末清初,基本上每次小冰河时期的出现,都会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

不仅如此,气候变化还会造成降水线的南移,每当小冰河时期时,北方的草原生长便会大受影响,游牧民族便难以维持畜牧生活,于是他们便会南下,通过掠夺农耕文明来让自己存活。

中国历史上,秦汉与匈奴,东晋南朝与五胡,宋朝与辽金,明朝与后金满清,这些北方游牧政权与南方农耕政权之间,每次爆发剧烈的冲突,基本上多少都受到了小冰河时期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不仅仅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对历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在明清的小冰期,寒冷的气候导致欧洲的谷物产量下降了整整三分之一,欧洲全境发生了大饥荒,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尾声 窑洞对

在我们分析过个体的生存需求、王朝内部官僚体系的运行逻辑,以及外部的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相信大家已经对所谓的周期律有了相当的了解。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王朝三百年周期律,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无论多么强大的政权,它的最终结局总是王朝崩溃,社会瓦解,但又由于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依然倾向于组建社会,于是人类便会在乱世之中重建社会,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终结王朝周期律呢?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在研究,就是能从这些交替的政权之中,总结学习到治国的办法,让天下可以永久太平。

遗憾的是,纵观我们数千年来的历史,历朝历代的明君贤臣都没有给出答案,特别是和环境气候有关的小冰河时期,这是人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天时条件。

而如果我们不去考虑这个天时因素,只从人和的角度出发,那么在近现代,曾经有人给出过一个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方法,这个人就是我们的教员爷爷。

1945年7月1日,抗战胜利前夜,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发起人黄炎培老先生与其他五位国民参政员一道飞赴延安访问。黄炎培老先生在和教员爷爷长谈了数个小时之后,感慨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我毕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荣取辱的,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一部历史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支配的。针对这个情况,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面对他的疑问,教员爷爷坦然地告诉他,我们自信能够跳出这周期率,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先生听了教员的回答,思索片刻,心中有所得,他释然地说,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

窑洞对不仅是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和思想启迪。它揭示了人民监督政府的重要性,强调了政府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才能保持其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75年,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信仰,坚定地把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相结合的道路走下去,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真正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打破王朝三百年的历史周期率,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心中有念,指尖有温。我是墨代王朝,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让我们下期再见。

(全文完,谢谢观看,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