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闸事件:葡萄牙挑衅中国,何贤回怼:美国都不买账,何况你们?

温读pro 2024-04-15 09:07:40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中,扮演的基本都是失败者的角色。

割地赔款、赔礼道歉,这些屈辱而又刺眼的词汇,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近代史书上。

直到1952年,澳门“关闸事件”发生,新中国政府在同葡萄牙政府的冲突中,逼着葡方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取得了第一次边境冲突的胜利。

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虽然不如开国大典那样耀眼夺目,但是也足以载入史册。

因为它再一次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那一页浸满血泪的近代史,终于彻底翻篇了。

历史悠久的关闸

15世纪末,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方国家,向东方世界露出了殖民扩张的獠牙。

从17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垄断了澳门的对外贸易,把丝绸、瓷器、药材源源不断运到印度、日本和西欧,依靠中国的商品和劳动力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

鸦片战争爆发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自此以后,西方列强犹如草原上闻到血腥味的鬣狗,纷纷将贪婪的目光对准了摇摇欲坠的中国。

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在草约中加进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字样。

澳门,从此脱离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葡萄牙政府尚未与我国建交。

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面有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这便是著名的关闸。

古关闸是明代政府修建的,每月只开放6次,只用于从内地向澳门输出粮食,平日就用封条封住。

1949年后,中、葡双方在关闸都设有岗哨,两边各有哨兵站岗。

当时,葡萄牙在澳门驻军约为1500多人,大多都是雇佣的黑人兵。

大陆解放,给葡澳当局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很多澳门居民,因为新政府的成立,不再对殖民政府唯唯诺诺,而是挺起腰杆,展现出了一副与旧中国格格不入的气质。

看到昔日温顺的羔羊不再如从前一般驯服,葡澳当局恼羞成怒,如坐针毡。

受到当局态度影响,驻守在关闸的葡萄牙雇佣兵大多仇视大陆。

他们有时候会以肢体和表情的方式挑衅我国的哨兵,有些过分的还会吐口水、扔石头,试图挑起纷争。

而我军边防部队一直坚持两大原则:第一,既不挑衅,也不示弱;第二,坚决不开第一枪。

因此面对葡方哨兵的挑衅,我方一直尽量保持冷静,能忍则忍。

这种状态维持了几年,关闸附近一直保持着基本的和平。

直到1952年7月25日,一件偶然的小事差点引发一场大祸,险些酿成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关闸事件爆发前后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炎炎夏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0师29团的战士和往常一样,在关闸口岸值勤。

下午6点10分,一名莫桑比克裔殖民军士兵站岗时多次故意将脚伸过中立区域,试图挑衅。

我军战士懒得搭理这种“小儿科”,直接不予理睬。

谁知那个“黑家伙”在试探几次后,觉得无趣,便直接一脚踩进了中立区,并将双方之间代表分界线的“木马”推向我方一侧。

这个看似无心的举动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

早在1945年8月,日军撤离后,葡澳当局趁着国民党政府还未派人接收关闸前,就私自将原有的关闸向中国内陆方向移动了33米,并设置岗哨。

这样一来,中国的领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侵吞了。

这是老牌殖民帝国惯用的“蚕食领土”手段,在世界各地屡试不爽。

因此,我军哨兵赵学登看到葡方士兵的越界举动以后,就打手势,让那个黑人士兵往后移。

但对方气焰嚣张,完全不听警告,反而召来九名葡兵,为自己助威。

29团1连3班班长宋有增忍无可忍,扑上去将葡军士兵制服在地,这种自卫的举动被葡军看成了暴力袭击。

很快,几个葡萄牙士兵赶来增援。

他们觉得宋有增看起来像是个“官”,于是端着刺刀扑向宋有增,将他的左臂刺伤。

3班战士见对方刺伤了班长,情急之下投掷了1枚手榴弹,以示警告。

同时,关闸工事内的葡军使用冲锋枪射击,我军果断开枪还击。

就这样,双方之间的矛盾从肢体上升到冷兵器,最终演变成了热武器冲突。

由于双方都没有接到上级命令,只能隔着边界线相互对射。

后来我军因为携带的弹药将尽,主动撤出了战斗,葡军在乱打了一阵子后,也停火了。

第一次冲突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

到了晚上,双方政府都得知了冲突的具体经过。

葡澳政府中的一部分“强硬派”喜出望外,这不正是梦寐以求的“机会”么?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期间,大陆需要通过港澳这两个窗口从西方进口一些禁运物资,葡澳当局自觉捏住了中国政府的“命脉”。

发生在白天的这场冲突,给了葡澳当局趁机搞事的借口,说不定还能浑水摸鱼,再把地盘扩大一点。

到了晚上8时,澳门方面已经开了几十炮,炮轰拱北。

附近的路灯都被打坏了,街上一片乌漆麻黑,居民争相逃亡。

葡澳当局借机将通往内陆青州、台山一带的关卡全部封闭,并宣布在澳门实施戒严和宵禁。

双方都进入高度紧张的戒备状态,战争警报一度拉响。

战斗一直持续7月30日。

经统计,葡方死亡15人,伤14人,我方牺牲2人,伤30人。数间民房被毁,部分农民的耕具家畜也受到损失。

这就是历史上的“关闸事件”。

陷入战争阴影的澳门

冲突爆发之后,我解放军部队封锁了边界。

澳门岛上土地很少,无法种植粮食和蔬菜,过去长期依赖中山县提供吃穿用品,本地少量出产根本无法供应数十万市民的需要。

因此“关闸事件”后,澳门随即变成了孤岛,粮油、副食很快就出现短缺,物价猛涨。

澳门居民惊恐万分,谣言漫天。

有人说中共已调来一个师的兵力,在关闸北面架起了大炮;也有说大陆要封锁澳门,以后连水也没得喝了。

一时间,满城风雨,人心惶惶,还有几千个澳门居民连夜跑到了香港避难。

之前吹牛说要打出第二个“澳门大捷”的殖民军军官,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

澳门总督史伯泰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感到事态如再恶化下去,说不定会动摇统治根基,赶紧向葡萄牙政府进行了汇报。

葡政府也判断再打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便指示史伯泰同中方谈判,力求结束这场危机。

当时中方负责处理此事的,是时任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

叶剑英听到消息后,召开会议商量对策。

会上,大家非常激动。

有人主张,这次危机是葡方引起的,责任在他们,干脆调一个师的兵力,大军压境;也有人主张索性封锁边境,不运粮食过去,对他们进行经济制裁。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附和。

叶剑英一直没有发表意见,只是静静听着。

与会者叽叽喳喳议论了好一阵,越说越义愤填膺,直到最后才发现叶帅始终没表态。

大家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巴,把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作为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走来的开国元帅,叶剑英是不会惧怕和任何人开战的。

但是这一次不同。

因为关闸对面,不仅仅有葡萄牙的殖民者,还生活着众多同胞。

一旦开战,首先遭殃的就是澳门的老百姓。

这是叶剑英最不愿意看到的。

面对同志们出兵、封锁的意见,他果断地站起来说道:“新中国成立,西方帝国主义对我们怀恨在心,搞重重封锁,想卡我们,压我们,大家有气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葡萄牙是一个衰落的帝国主义国家,与那些至今仍然称霸的帝国主义毕竟有区别。”

同时,叶剑英提醒大家:“澳门同胞说到底是我们的同胞,闭关、制裁,真正受害的是我们的同胞。”

他端起茶喝了一口,继续说道:我看,这只是个地方事件罢了,用不着大动干戈。

正是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理智态度,最终平息了一场干戈。

来之不易的道歉

广州方面决定,派港澳工委副书记黄施民和广东省外事处长到拱北,与澳门方面进行谈判。

谈判附带三项条件:

一,澳门当局必须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二,就“关闸事件”作出正式书面道歉,

三,赔偿中方经济损失。

当时在中、葡之间充当谈判中间人的,是澳华总商会会长何贤(澳门首任特首何厚铧之父)和总商会副会长马万祺。

何贤、崔德祺和马万祺,并称澳门三公”,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声望,为了和平解决“关闸事件”四处奔走,可以说是劳心劳力。

他们回到澳门后,向澳门经济局局长罗保转达了中方的要求。

何贤为人心直口快,坦率说道:你我是老朋友,用不着兜圈子,我们多跑几次腿没有关系,但你们不改变态度,跑一百次也没有用,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对美国人都不买账,何况你们葡萄牙。

罗保一听,就知道何贤说的是大实话。

他把中方的要求一五一十转达给了澳门总督。

可是葡萄牙态度也很强硬,葡澳当局认为要他们道歉、赔款简直是“丧权辱国”,直接予以回绝。

这样一来,谈判就陷入了僵局。

何贤与马万祺不忍看到澳门再起硝烟,民生涂炭。无奈之下,他们又马不停蹄,跑到拱北向中方转达葡方的意见。

中国政府很感谢两位爱国同胞辛苦奔走,然后再一次表明了立场:现在的新中国已经不是以前了,受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他们真有诚意继续谈下去,就要按照那三条去做,否则谈判就没有基础。总之谈判不成,将来无论结果如何,中方都奉陪到底。

何贤、马万祺带着重任回到澳门,亲自会见了澳门总督。

在总督府,二人言辞恳切地说,中方要想困住澳门,轻而易举,现在的中国可不是以前的清政府了。

史伯泰听了,沉默了许久,最后才说:“让我们再考虑一下,明天早上告诉你们。”

当晚,史伯泰向葡萄牙政府汇报了谈判情况。

葡方也预感到,中方不可能再让步了,再拖下去对他们更没有面子,只好同意中方的要求。

8月23日,澳门当局派罗保出关闸,代表葡萄牙政府向中国方面递交了道歉书,并保证不再进入中立区挑衅,葡方从原警戒基线后撤50米;并向我方赔偿人民币4亿4372万元(旧币)。

至此,“关闸事件”以中方的胜利而告终。

影响深远

1952年8月25日上午,广东省与澳门间的口岸交通全面恢复。

这起由葡萄牙殖民军挑起的军事冲突,以中方取得外交和政治上的胜利而告终,狠狠地打击了老牌殖民帝国的嚣张气焰。

“关闸事件”之后,葡澳政府似乎是认清了现实,对于新中国政府的态度好了很多。

1960年3月,葡萄牙政府明确禁止任何国家、团体、个人在澳⻔从事危害中国安全的敌对活动。

到了1975年,葡萄牙直接撤走了驻扎在澳⻔所有军队,解散了陆军司令部和海防司令部,实现了澳⻔的“完全不设防”。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亲怀抱。

和香港相比,澳门的回归要顺利许多,这和发生在1952年的“关闸事件”是分不开的。

正是在这场冲突中,中国政府展现的军事实力和强硬态度,让葡萄牙逐渐意识到了继续维持殖民统治的困难,从而逐步放弃了在澳门的权利,促使澳门在多年后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0 阅读:143

温读pro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