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拥挤”首都:人口密度是北京75倍,面积却没我国一个村大

未央史默事 2024-05-15 09:33:06
前言

提起首都,我们都会认为该是“北京”这种面积大,而且十分繁华的城市。

但是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却恰恰相反。

它不仅没有宽广的土地,还有着非常拥挤的人口。

1

马尔代夫,一个由1192个珊瑚岛屿组成的国家,尽管陆地面积仅有298平方公里,但人口已超过55万。

在这片洋溢着海岛风情的国度里,有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城市——首都马累。

马累的面积仅有1.96平方公里,比北京著名的颐和园还要小,但这座小岛却容纳了20多万居民,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

在马累,建筑就是一种奇迹,由于陆地面积有限,马累的建筑被迫向上发展,高楼林立。

即使是普通的公寓楼,也常常有二三十层的高度,楼顶可以遥望印度洋的碧波万顷。

而公路却又狭窄得可怜,最长的路也不足1公里,最宽的地方只能并排两辆车。

因此,摩托车成为了这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宛如一条流动的车河,在狭窄的街道上驰骋,整个城市甚至没有公交系统,人们只能步行或骑摩托代步。

生活在马累,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是一大挑战,马累面积太小,无法兴建机场,只能在相距8公里的胡拉勒马菲雅岛上修建了国际机场。

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也都面临着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城市规划者们不得不耗费大量心血来解决这些问题,在马累,每一寸土地都是珍贵的资源,必须精心规划和利用。

而早前的马累并不是这样让人向往的景象。

2

最早的马累,只是一座小渔村,居民以捕鱼为生,那时的马累,房舍多为茅草搭建的简陋棚屋,临近海边,渔民们可以直接把渔获卸回家中。

虽然生活质朴,但村民们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12世纪,伊斯兰教传入马尔代夫,马累村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聚落,成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马尔代夫,他们轰炸和洗劫了马累村,导致这座小村庄遭到了严重破坏。

不过马尔代夫人顽强重建了家园,很快马累就复苏了,17世纪,马尔代夫统治者开始在马累兴建城墙,以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

这座古老的红砖城墙至今仍矗立在马累的老城区,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历史。

18世纪,马累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统治者下令在马累兴建皇宫和官员住宅,并修建了多座宏伟的清真寺,如马累古老的白色清真寺就建于这一时期。

渐渐地,马累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木结构与伊斯兰建筑元素融为一体。

19世纪末,随着马尔代夫政府开放政策的实施,马累首次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航运贸易联系,海外商品源源不断运入马累,也为这座小岛带来了新鲜血液。

20世纪初,马累引入了电力和自来水等现代化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1964年,马尔代夫独立后,马累正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首都。

进入20世纪后期,马累面临着人口激增和土地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

为了缓解人口压力,政府开始在附近的胡拉马累岛等岛屿上兴建新的城市区,并大力发展旅游业,将马累打造成一个国际旅游胜地。

90年代后,马累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比如兴建全新的马累国际机场,扩建和现代化马累港等,将这座小岛城市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些设施也导致了马累进一步的发展,而且马累大部分和国际接轨的设施,都有着我国参与建设。

3

近年来,中国在马累广泛参与了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力量。

电力、港口、保障性住房等都是中国援建项目的重点领域。

最著名的当属中马友谊大桥,这座巍峨雄伟的大桥将马累与附近的库拉马蒂岛相连,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条便捷的交通通道。

对于依赖进口建材的马尔代夫来说,实施大型建设项目向来具有挑战,中马友谊大桥建设过程中克服了物资紧缺、海上施工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用双方的友谊和智慧成就了这一杰作。

桥身时而拔起,时而跨海,仿佛一条巨龙在印度洋上盘旋腾飞,这座大桥不仅成为马累城市新地标,更见证了中马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马累街头,随处可见中国援建项目的身影,从现代化的公共住宅小区,到崭新的电力输配站;从改扩建一新的港口码头,到维修翻新后的道路,中国援建项目为马累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项目虽然与当地的建筑风格稍有不同,但却展现出了中国工程建设的高超水准,为当地提供了优质的建筑设施。

4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国际知名度的提高,马尔代夫逐渐成为了成熟的旅游胜地。

然而,马累作为首都城市,却难以建设高层建筑,原因在于马累所在的马累岛地基岩底为珊瑚石,稳定性相对较差。

如果在这里兴建高层建筑,极有可能引发下沉和倾斜等安全隐患,为了城市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马尔代夫政府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将马累的建筑限制在中低层范围内。

虽然建筑受限,但是马累却没有止步不前,作为国家发展重点,马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一直在稳步推进。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当属机场改扩建,2014年,中国政府与马尔代夫正式签署协议,开启了马累机场的大规模扩建工程。

在这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机场无疑是对外最重要的联系枢纽,马累机场改扩建工程将机场可使用面积扩大两倍,引入了全新的航站区和滑行道系统。

中国工程队一边克服着物资匮乏和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一边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工程。

收尾工作完成后,这一机场改扩建项目不仅大幅提升了马累航空枢纽的运力和现代化水平,更成为了马尔代夫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

结语

马累虽小,却充满生机。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的鼎力相助下,这座城市正在重塑自己崭新的面貌。

未来,马累必将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前来亲眼目睹它海天一色的迷人风光,体验浓郁的热带风情,感受中马友谊之桥架起的两国情谊。

参考文献

抖音百科——马累(马尔代夫的首都及人口最多的城市)

山西晚报——2022-09-29《首都故事.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世界最小的首都》

0 阅读:1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