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一座“城”托起“新”产能——访万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伟鼎

中华工商时报 2024-05-14 09:50:55

说起万向集团,"先进制造"是其闪亮全球的标签。深耕制造业55年,这个历经大风大浪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军企业,仍然求新求变,正阔步迈向新质生产力。

在浙江公布的2024年度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计划实施名单中,万向钱潮股份公司的"万向钱潮轻量化高强度高效率万向节总成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入选智能化、高端化示范项目;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的"汽车轮毂轴承单元集成汽车电子产品量产应用数字化转型项目"入选绿色化示范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这是万向目前正在走的路,未来也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万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伟鼎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

创新聚能城播撒产业希望

当前,万向集团的业务可以概括为两条主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鲁伟鼎介绍:"关于培育壮大清洁能源、能源科技、动行智控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任务是加快建好万向创新聚能城,这是当前万向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是一座怎样的"城"?鲁伟鼎说,这将是集聚全球科学家、创业者、创新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万向创新聚能城要成为能源革命的试验田、能源科技的制高点。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万向创新聚能城,是浙江全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项目之一。今年3月底,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来到这里,考察展厅和新能源电池生产线,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勉励万向集团锚定目标、坚定信心,以强大创新能力和蓬勃进取精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积极探索、勇敢开拓,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努力创造企业新的辉煌。

回溯到2015年,万向集团启动万向创新聚能城建设,有人叫好,也不乏质疑。《万向创新聚能城发展规划》在2019年正式获批,愿景一步步迈向现实,这座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和创造、创业、创新的"三创联动"的"未来之城",终究成为备受期待的创新天地。

即便受疫情冲击,万向人与时间赛跑,保质保量推动项目建设。当前,万向创新聚能城电芯项目一期24GWh厂房已完成建设,首条3.85GWh产线正式投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储能系统集成项目、动行智控项目等也都在同步推进。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城"?鲁伟鼎说,这是万向集团秉持"胆剑精神",又一次迎难而上、开疆拓土。万向创新聚能城对标世界一流,用"五个高"(高起点投入、高精尖设备、高层次人才、高档次产品、高质量发展)托起聚能城的"魂",致力于打造像硅谷一样闻名世界的产业集群,"让空气更清新"的使命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一系列新能源板块得到淬炼。

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步伐

如何扎根所在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各行各业、千企万户正聚力研究,给出各式各样的阐释,但真正落地发展才是关键。建设万向创新聚能城正是万向集团给出的"答案"之一。

"'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新'是创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质'是质量,质量高、效率高、可持续性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核心是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鲁伟鼎向记者吐露自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多年实践,万向集团积淀着自主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的力量,如今厚积薄发,丰富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张"答卷"。

记者了解到,万向集团拥有8家国家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把万向节、轮毂单元、传动轴做到世界领先。

鲁伟鼎介绍,全球化布局是万向集团的重要战略之一。万向集团目前在美国有26家工厂,在北美地区每生产2辆汽车其中就有1辆使用万向的零部件。为充分利用跨国经营优势,整合资源,万向集团在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设立了数十个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服务中心和智造工厂。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即"新四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主流,这股浪潮对传统汽车行业造成强势冲击。

"万向集团持续开发低能耗、轻量化、长寿命、智能化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提供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底盘要件及核心系统解决方案。"针对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鲁伟鼎表示,万向集团通过自动化改造、工装设备改造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排放和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将传统优势产品进一步做强。

具体来看,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立足全球研发体系,不断迭代升级电芯及其控制系统技术,独创超级纳米磷酸铁锂材料,拥有全球领先的低压控制系统;在储能及其控制系统技术上积极探索,基于丰富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应用场景,形成了成熟的控制系统开发能力和集成能力……

"总体而言,我们的清洁能源、动行智控等新兴产业正有条不紊向新而生,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制造朝着'中国智造'向强而进,万向创新聚能城以抢占世界工业制高点为目标不断向高而行。"鲁伟鼎对记者说。

厚植人才乐土提升竞争力

如今,55岁的万向,仍将放手一搏。对于未来发展,鲁伟鼎再次强调了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深耕新能源领域、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整体战略方向,更提出人才的重要性。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奋斗十年添个零'的持续增长也不是地上长出的金子。一切都是靠人干出来的。"在万向创业54周年会议上,鲁伟鼎的话掷地有声。

过去,万向集团连续实现了四个"奋斗十年添个零",形成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文化传统。近几年,各行各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甚至是困难,万向集团也不可避免地经受压力测试。

如何快速达成战略目标,让先发成为先至,让"奋斗十年添个零"继续进行下去?鲁伟鼎清晰地认识到发展的瓶颈就是人才,把握好人才将会是万向集团的新机遇。

"科技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努力培养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大胆启用年轻人,培育工程师文化,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与活力,为科学家、工程师厚植创造、创业、创新的乐土。"鲁伟鼎说。

培养好万向人,一座灯塔一直在远方闪耀着微光,指引着方向,那就是鲁冠球--他心无旁骛的攻坚精神、履中蹈和的正道精神、久久为功的创造精神、荣辱不惊的乐观精神、厚德弘毅的大同精神。谈及父亲,鲁伟鼎的心激荡起波澜。

鲁伟鼎对记者说:"最好的传承是赓续奋进,最好的弘扬是身体力行。我的任务,就是带领万向员工把企业做好,不辜负总书记对我'创二代'的鼓励和认可。"

今后,万向集团要在轴承、底盘、材料科学、控制系统、聚能储能等领域持续攻坚突破,打造硬核产品和服务,提升中国智造。最重要的还是建好一座"城",加快推进建成万向创新聚能城,为这片土地集聚科技和人才提供永续动力。

鲁伟鼎在采访的尾声表示:"我相信,扎扎实实把这些产业做强、将这些战略落地,万向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一定能够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一份动能。"(记者牛畅)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