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襄公的失败和司马懿的成功看道德价值观的滑落

历史快递客 2024-05-21 12:39:59

说起宋襄公和司马懿大家都不陌生,宋襄公顽固偏执,不知道变通,因为固守旧有的传统习俗,落得个兵败身死,沦为了千古笔谈;而司马懿则是智慧的化身,计谋频出,不遵守旧有道德约束,结果成就了天下霸业,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宋襄公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楚国交战,宋军在河的一边列阵迎击入侵的楚军,在楚军渡河时,宋军将领请求发起攻击,说半渡而击,定能获胜。宋襄公以“趁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为由拒绝了。等楚军刚渡过河正在列阵时,宋将再次请求发动攻击,结果再次被宋襄公拒绝。

等到楚军列好阵,宋襄公才指挥宋军发动攻击,结果被楚军杀得大败,他自己也身中箭伤,回国后不久便死了。几千年来,宋襄公一直以不合时宜的仁慈被后人所讥笑,作为负面典型供后人借鉴,教育大家千万不要学他。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名将,他东拒诸葛亮,北定公孙渊,南平孟达,可以说是智谋过人,一时豪杰。最著名的是当他和曹爽共同担任托孤大臣时,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选择了隐忍在家装病。而且一装就是10年,等曹爽放弃戒备之时,他却突然发动兵变,一举控制了朝廷大权。

面对率领重兵返回洛阳的曹爽,司马懿派出重臣向曹爽许诺,司马懿只要辅政大权,绝不为难曹爽个人,并且指洛水为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不仅曹爽身在洛阳的家人可以平安,还可以永享富贵。曹爽轻信了司马懿的诺言,却在交出兵权之后,被诛灭了全族。司马懿此举却被后世的权谋家们奉为经典:为达目标不择手段,何况放个屁似的诺言。

可细想起来,却又觉得不是那回事。宋襄公的“愚蠢”在于他坚守了某些信仰和行为准则,而这些准则看似约束了他的手脚,让他最终失败,可放大到全社会、全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人都能有这种遵守信仰和准则的精神,做事有底线、有原则,那么社会的运行成本是不是低很多?

而司马懿式的成功,靠的就是欺骗和谎言,即使是指洛水为誓这种相当严肃的行为,也被他当成放了个屁,虽然让他在眼前收获了成功,却也让后人完全失去了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之间只有提防和猜忌,都要掌握绝对的主动权,因为你不知道丧失主动权之后,别人会如何对待你,即使对方发过再大的誓言,你也不敢相信。所以中国古代的权斗往往是不死不休,很少有妥协。

一句话,宋襄公代表的是传统的贵族精神,虽然有点迂腐,而司马懿代表的则是无赖精神,虽然屡屡获胜。一个是契约精神的前提,一个是撕毁契约的高手,而前者的失败、后者的成功,则注定了几千年封建时代道德价值观的下滑,毕竟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0 阅读:29

历史快递客

简介:专注军事、历史类写作,历史需要思辨,分享是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