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柔弱可欺?错,她把慈禧捏得死死:只要我在,慈禧永远是老二

巧手小厨娘 2023-01-08 22:05:02

1881年傍晚,钟粹宫内的慈安,突然病逝。

几个小时后,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睡梦中的翁同龢惊醒。

接到消息的他,足足愣愣在那里几分钟。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太突然,翁同龢的脑子怎么也转不过弯来。

明明昨日,太后不是稍感不适么?好好的一个大活人,怎么就突然离开了呢?

可此时,他已来不及多想,急忙晃了晃脑袋,让自己去接受这件事。

他是晚清重臣,更是光绪的老师,经常出入光绪的寝宫,自然总能看到慈安太后。

所以,他对慈安太后的健康状况非常清楚。

可是,从他对慈安之死的反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慈安死得不同寻常。

那么问题来了。

慈安是正常死亡吗?

这背后,是否是慈禧指使?

为了理清前因后果,我们需要从大女主慈安的入宫说起。

出身名门,入主中宫

慈安,来自皇后专业户,钮钴禄氏家族,祖辈世代为官。

良好的家庭教育,再配上她的盛世容颜,让她被咸丰一眼相中。

超高的起点,让她刚进宫就与众不同,直接被封为贞嫔。

而这时,一同进宫的慈禧,只是贵人。

就在人们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时,她的升迁才正式开始。

刚刚被封为贞嫔的慈安,还没来得及举办册封仪式。

就接到咸丰递来的另一道谕旨,封她为贞贵妃。

16岁的她,自是打心底里高兴,但她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严于律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咸丰面前。

果然,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刚刚过去13天,封后的旨意,从天而降。

据《清史稿》记载:事文宗潜邸。咸丰二年,封贞嫔,进贞贵妃。立为皇后。

一同进宫的姐妹们,都被惊掉了下巴。

也就是说,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慈安从刚入宫的贞嫔,直接坐上皇后宝座。

但这恰恰说明一个事实,慈安无论从姿色气质,还是人品修养上, 都远远超出其他嫔妃。

更重要的一点是,她深受咸丰的宠爱。

而此时的慈禧,只能仰望着高高在上的慈安。

只可惜,慈安生不逢时。

做贤内助,深藏不漏

作为六宫之主,她明白,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而她更要为六宫做表率。

而对于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她也牢记在心上,从不敢逾越。

可这并不代表,她对咸丰的散慢懈怠,放手不管。

1860年,英法联军打到城下,咸丰被吓得屁滚尿流,直接逃到避暑山庄。

可躲在山庄内的咸丰,忧心忡忡,整日闷闷不乐。

他越想越觉得憋气,索性破罐子破摔,拿出纸笔,写下“且乐道人”4个大字,并命人悬挂在大殿之上。

很显然,此时的咸丰,犹如一团火球,谁沾上就烧到谁,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

可听说消息的慈安,却急匆匆地赶来。她对丈夫咸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不可自暴自弃。

在慈安劝说下,咸丰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命人将4个大字取了下来。

可咸丰,并没有就此消停下来。

看着眼下焦灼的形势,他被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看哪都不顺眼。

当然,他身边的太监宫女,甚至是嫔妃,都成了他的出气筒,动不动就对这些人打骂一番。

这时,慈安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怎么能不理解丈夫的心情,但她也可怜那些无辜的嫔妃和奴才。

没办法,作为中宫皇后,她既要顾全咸丰的面子,又要安抚好委屈的下人们,把累得心力交瘁。

但也是在这时,她赢得了后宫嫔妃们,对她的信任与敬重。

只是,本对权利不感兴趣的她,还是被推上了权利舞台。

走向前台,临危不乱

1861年,咸丰在避暑山庄病逝。

但他在临终前,将6岁的同治立为继承人。这时,作为同治的母亲,慈禧才正式登场。 他还将肃顺等人命为顾命八大臣。

更要命的是,他还说出了第三道旨意,把“御赏”印,交到慈安手中,“同道堂”印交到同治手中,只是同治太小,这才由他的母亲慈禧代管。

这两个印的作用,太大了,顾命大臣的任何旨意,都需要盖上两个印,才可生效。

咸丰本是好意,既防止辅政大臣,一手遮天,又不让后宫专权。

只可惜,事与愿违,恰恰激化了两方的矛盾。

可以说,此时慈安的态度,举足轻重,决定了事态的发展。

但她深思熟虑后,更明白保护皇权的重要性,所以毫不犹豫地站在慈禧和奕訢为首的皇族一方。

她在朝政上的“表演”,正式开始。

大智若愚,同治中兴

1861年,清朝后妃干政的祖制彻底被打破。 慈安与慈禧,一同拉着6岁的同治,坐到大殿上,开启20年的垂帘听政。

据《清史稿》记载: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但慈安并不热衷于权利,日常事务都交给慈禧去打理,小事从不吱声,可在大事上,她一点儿不含糊。

斩杀安德海

安德海,清宫太监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仰仗着慈禧庇护,在外胡作非为。 朝堂上下,都对他恨得牙痒痒,可却没有人敢惹他。

1869年,安德海又闹起夭蛾子。他死乞白赖的在慈禧那儿,讨到去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

走出皇宫的他,招摇过市,闹得民怨沸腾。最终,在山东境内时,山东巡抚丁宝桢,忍无 可忍,二话不说将他绑了起来。

听说此事的慈禧,吓得够呛,跑到慈安面前求情。

向来明辨忠奸的慈安,根本没有理会慈禧,她直接下旨就地处斩安德海,一旁的慈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据《清史稿》记载:同治八年,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太后立命诛之。

一时间,朝堂上下连连叫好,都在夸赞慈安太后贤明。

重用汉将

坐上垂帘听政的位置,慈安一点儿不敢松懈。

面对八国联军的入侵和太平军的崛起,慈安大胆任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将领。

使衰败的大清,出现“同治中兴”之象。

据薛福成《庸笔记》记载: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立阿鲁特氏为皇后

1872年,17岁的同治,到了大婚的年龄。

可偏偏,慈安与慈禧意见出现分歧。

慈安中意于阿鲁特氏,看到她,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

而慈禧,却执意要选择富察氏。

最后,两人一致决定,让同治自己选择。

就在两个人的注视下,同治走向阿鲁特氏,并拉起了她的手。

可见,慈安在同治心中的影响与地位。

而慈禧,内心更是十分惧怕慈安,每当遇到大事,从不敢自己擅做主张,都要去征求慈安意见。

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慈安之死,内有隐情

1881年,45岁的慈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第2天晚上突然病逝。

健康的一个大活人,不到2天就去世,因为走得匆忙,一时间,谣言四起。

有的人说,她是吞鼻烟壶自尽;有的人说,她是被慈禧暗害,而且这个的呼声也最高,同时被搬到影视剧中。

可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呢?

聪明的慈禧,十分明白,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慈安都对她构不成威胁,而且是利益共同体,她还要靠慈安为自己撑腰。

所以,她不敢,也不能去害死慈安。

而慈安的真正死因,是劳累过度,引起突发的脑血管疾病,突然离世。

原来,1880年,慈禧就曾有过一场大病。 在这期间,所有的政务,一下都压到了慈安的身上。

她好不容易熬了过去,可偏偏第二年正月,慈禧又病了一场。

无论从经验还是应对能力上看,这都对慈安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造成她的过度劳累。

根据《述庵秘 录》记载:后两颊微赤。

但去世的慈安,依然受到慈禧的尊重,以皇太后的规格进行下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据《翁同龢日记》记载:金匮甚大,时灵驭已移至宫,安奉于金匮之西。

写在最后

慈安太后,16岁入宫,并开始稳坐中宫。

她靠著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筹帷幄。 不但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就连垂帘听政期间,也让大清出现中兴之象。

慈安从不自私,无论任何事情,她首先从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出发,单单是这一点,就已经甩慈禧几条街。

她是咸丰信任敬重的妻子,也是让同治钦佩孝敬的嫡母,更是让大臣们称赞颂扬的太后。

这一切,都是她个人能力的体现,否则她凭什么,能坐在垂帘听政的位置上20年。

只可惜,对慈禧有着震慑作用的她,却英年早逝。

清王朝彻底攥在慈禧手中,也给我们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关注@文史斋与您重温更多经典历史故事,感悟人生智慧

8 阅读: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