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将儿子关铁笼中圈养45年,天天喂食:这种爱,无人敢质疑

雨华达意 2024-03-11 21:27:21

2008年的一天,在郑州市中原区西二街国棉一厂,一栋破败的老式楼房里不时传出“当当”的声响以及“呜呜”的惨叫声。过路的人们对这家人就像遇见瘟神一样,避之不及。

45年的时间,街坊四邻几乎只见过传出怪叫声的人家寥寥几面。

记者去到当地了解情况,才知道惨叫声竟是一位名叫彭伟庆的男子发出,他的父亲彭精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归国华侨,他的母亲是国棉一厂的骨干彭外妹。

在45年前,他们将儿子关进了这个一点七米高的铁笼里,从此儿子的衣食住行都在笼子里。而他的父母,则在45年里不离不弃地照顾着笼中的儿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对父母,舍得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关进笼子里,而且一关就是40多年?

这一切还要从1966年的那场意外说起。

彭精的家族,多数人都居住在马来西亚。早些时候,彭精也是在马来西亚发展的。

他和妻子在马来西亚喜结连理,但妻子是广东人,并不适应长期在国外的生活。于是在1953年,二人决定回国发展,彭精也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南。

回到河南以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二人十分顺利地进入了国棉一厂。丈夫在国棉一厂的财务部做会计,妻子彭外妹则是一名技术人员。

1964年,彭外妹再度怀孕,并顺利产下第四个孩子。当时彭精一心想要个儿子来继承彭家的香火,三个女儿呱呱坠地之后,他对这一胎寄予厚望。

儿子出生后,彭精喜笑颜开,并对这个孩子宠爱有加,还给孩子取了一个喜庆的名字叫做彭伟庆,一家人的生活和睦美满。

1966年9月,小儿子两岁了,但他却突发高烧。当时彭家夫妻两人工作特别繁忙,认为这就是小孩子家的寻常小病。

于是彭妈妈就按照老人们说的方法,将葱白放水里煮,然后用纱布包住给孩子擦身体。

之前女儿们每次发烧用这个方法效果都不错,所以彭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给儿子擦身体,另外还用湿毛巾敷在了儿子的额头上面,等着高烧退去。

本以为是一次小病,不久便能痊愈,但儿子的身体却因为持续高烧,变得滚烫不已。满脸通红的他,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妈妈。

彭外妹把勺子里的水小心翼翼送到儿子嘴边,但病势沉重的儿子已经没了力气。

夫妇两人虽然非常担心,但想着小孩儿退烧可能会慢些,就这样儿子的高烧一直持续到了次日。

彭精看着昏昏沉沉的孩子,这才感觉到不对劲,连忙和妻子将孩子送去医院。

医生诊断为,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期,病情发展成了大脑炎。也就是说孩子发高烧,烧坏了脑袋。

虽然最终彭伟庆被救了回来,但孩子醒过来以后智力相当于一岁,家里面的人全都不认识,连走路都要栽跟头。

把儿子视作命根子的夫妻二人如同遭受晴天霹雳。为了挽救儿子,他们四处奔波,原本殷实的家底也被消耗一空,无心工作的他们也渐渐放弃了他们在国棉一厂的事业。

彭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赶回家给儿子烧饭做菜,彭外妹则每天都会挤出部分时间,帮儿子换洗衣物。

当时这对夫妇两人也才30多岁的年龄,因为儿子生病了,所以每天都要围着儿子转。夫妻两人都感到身心俱疲,有时候甚至会力不从心。

好在家里的女儿们还比较懂事,知道父母在为弟弟生病操心,所以三个姐姐都学着自力更生。

一家人都在期盼,彭伟庆长大一点情况就会好一些。但天不遂人愿,儿子情况越来越糟糕。

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背着书包,箭步奔跑在学校里的时候,10岁的彭伟庆才刚学会走路。但他走起路来也是踉踉跄跄。

甚至有时候彭伟庆会突然用头撞击墙壁,弄得脸上身上全是伤。彭家夫妇两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身体经常抽搐的他,精神状态也不受控制,狂躁症的一些症状也就慢慢浮现在他的身上。

在家里的时候,他会突然抢姐姐手里的东西。在外面看到陌生人经过时,他也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抓。

周围的邻居看到了他们一家时,像见到瘟神一样,说他们晦气。还有些人直接开口骂彭伟庆,说他是傻子、疯子。

每当听到这样难听的话时,彭精和彭外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儿。

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变化,彭爸彭妈每天都在难过与焦虑当中度过,而彭伟庆的状况没有一点点改善。

陷入狂躁症的彭伟庆有严重的自虐倾向,并且他感受不到疼痛。有一次,夫妻二人竟然发现儿子用水果刀狠狠地往自己胳膊上扎了数次,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儿子的这一举动让夫妻俩心疼坏了,二人赶紧找纱布给儿子包扎。

在这件事情以后,彭外妹和彭精两人就商量着,要不就将儿子关起来吧!他们住在3楼,也非常担心精神状态异常的孩子翻窗户下去。

虽然将亲生儿子亲手关进笼子他们也于心不忍,但为了儿子不伤害到自己以及旁人,他们还是将儿子哄进了木笼子里面,然后趁儿子不注意的时候将门锁上了。

儿子被关进笼子里以后,彭外妹泪如泉涌,做母亲的当然舍不得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她内心的难过与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彭伟庆刚刚被锁进去时,就经常发出凄惨的叫声。“嗷嗷”的声音,尤其是在夜里,就像森林中狼群的嚎叫声一样,令人心惊胆寒。

受到限制的彭伟庆,对父母把他关进笼子的举动极其抵触,他用头重重地撞击木笼子,用手抓把自己身上抓出一道道血印子,遍体鳞伤的他让父母潸然泪下。

彭外妹和彭精见状心如刀割,但除此以外,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

一天夜里,彭伟庆的尖叫声惊醒了家中所有人,彭外妹赶紧开灯过来查看,这才发现彭伟庆折腾得把自己的头卡在了两根柱子中间。

彭精见状快步找来了锯子,一阵声响过后,才将他的头取了出来。

不忍心将儿子继续过着笼中鸟的生活,父母决定把他放出来。但就在第二天,彭伟庆就闯进厨房,拿着菜刀就是一顿比划。

吓坏的母亲赶紧上前,担心儿子又误伤自己。但彭伟庆却向母亲挥出重重一拳,直接瞄准了母亲的眼角。连医生也感慨,下手再重一点彭外妹就会失明了。

而邻居们知道彭伟庆从笼子里面放出来以后,都纷纷胆战心惊,害怕彭伟庆作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彭爸彭妈也感觉到这样不安全,无奈之下,只好找木匠做了一个更宽敞的笼子,笼子用数十根柱子围得密密麻麻。

原本大家以为换个笼子就安全了,却没想到彭伟庆依旧没有停止反抗。

每当狂躁症发作的时候,他就像一头失去理智的野兽,身强力壮的他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一刻不停地在伤害自己。

有天早上彭外妹刚刚睁开眼睛,起身去看儿子,她就看到儿子嘴巴周围血肉模糊。

走近一看才发现,儿子竟然将笼子的一根木头柱子啃掉了好大一块。笼子里面全是血迹,地上的木屑也都沾着血迹,那块被他咬掉的柱子上还嵌着他的两颗牙齿。

看到这样的一幕,彭外妹的心在滴血,她和丈夫决定给儿子重新换一个笼子。

就这样彭伟庆住进了第三个笼子,这个笼子相比于之前两个笼子更为舒适,而他一住就是40余年。

这是一个为彭伟庆量身定制的铁笼子。为此彭精专门买了许多钢管,并请铁匠来焊接。

长方体的笼子高达1.7米,长度约为1.5米,宽约1米。为了让儿子在笼子里住得更加舒坦,里面还安置了一个枕头和一床被褥。

这个笼子对于彭伟庆来说,就是他的一方天地,既能够当做卧室,又是厕所和饭厅。

为了不让彭伟庆无聊,二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在笼子上装了4个轮子。这样一有空,夫妻二人就可以推着笼子,带着彭伟庆在几十平米的家中散散步。

栏杆之间的空隙也可以让彭伟庆伸出脚来,整体而言,空间更为宽阔了一些,待在里面也不会有过多的束缚感,儿子的状态也就好了很多。

但彭外妹知道儿子是孤独的,有时候他们向笼子里面扔进去一把塑料梳子,彭伟庆就会捡起来把玩好久,然后玩着玩着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将梳子塞进嘴里。

虽然啃得口水直流,但彭外妹知道儿子是在玩耍。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彭外妹的其他三个女儿也都长大了,他们相继结婚嫁人。

其中只有二女儿离娘家稍微近一点,偶尔也会回来看一下父母和弟弟,另外两个女儿嫁得非常远,每逢过年才能回家看一次。

2002年,彭精忽然一病不起,为了减轻彭外妹的负担,他去了养老院。但没想到的是,彭精仅仅在养老院住了两个月,就突然撒手人寰。

夫妻两人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去世的时候,彭精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儿子的名字,责怪自己没能及时送儿子去看病,也没能将儿子治好。

彭精去世以后,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彭外妹的身上。为了儿子,她没有办法,就去国棉一厂办理了退休手续,打算全身心地留在家里照顾儿子。

每天早晨天不亮,她就要起床,然后烧热水给儿子擦身体,再将儿子尿湿的衣裤和床单换下来清洗,还要将地面拖干净。

做完这些以后她还要给儿子洗脸,然后搬来椅子坐在铁笼外面,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儿子吃饭。看着儿子边吃边流口水,彭外妹满眼疼惜。

彭伟庆虽然已经长大了,但智商和行为都还是一个小孩子,事无巨细,全部都要施以援手。

有时候,彭伟庆的二姐会过来搭把手,想要给弟弟喂几口饭,但是彭伟庆看到母亲离开,就会立马跺脚大叫,直接从二姐手里抢过勺子,不让她喂。

他心里只认定彭外妹一个人,对彭外妹也非常的依赖。

彭外妹的二女儿彭荣不忍看着母亲如此辛苦,就提出要给彭外妹请一个保姆,但彭外妹根本不愿意离开儿子。

记者采访时,她说:“家里有个傻儿子,怕邻居们看不起,所以基本不出门,连市里都没有去过。”

彭外妹的退休金,还有每个月400多的低保,不到两千元的收入,就是这对母子相依为命,勉强生活的资金。

彭外妹生病了都不敢去看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身上有着一堆的病: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病、肾病、腰椎劳损等,所以她行动起来极其不便。

但她最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害怕有一天自己走了,儿子怎么办?于是她将希望寄托在了社会福利机构身上。

中新网的一位记者听说了彭外妹将儿子寄养在铁笼中的事情,就到她家里来采访。因此,彭外妹的故事被大众所知晓。

很多好心人士都给他们送来帮助,但每次彭外妹都会将好心人送来的善款以儿子的名义存下来,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儿子能够有钱看病,继续活下去。

后来郑州的侨光医院派了医生和护士上门为母子进行免费的身体检查。

很幸运的是,彭伟庆的每项检查指标都很正常,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彭外妹的悉心照料。

而且在前几年,郑州市侨联在了解到彭伟庆的家庭背景后,也伸出了援手。

通过侨联、社区和残联的几次沟通,彭外妹同意将彭伟庆接到养老院照顾,所有的费用都被免除了。

就此彭伟庆终于走出了这个困了他45年的铁笼子。彭外妹对儿子也是非常不舍,但她不得不面对。

送走儿子以后,她才有时间到医院给自己做一次全面的体检,而彭伟庆也得到了科学的照顾和关怀。

虽然彭伟庆的狂躁症也会有时发作,但医院有着镇定类的药物。

2013年12月9日,彭外妹的二女婿张振宁特意去侨联,给对方送上了一面锦旗:“以人为本,情暖侨心。”

他们一家人都非常感激侨联对自己家里的帮助,认为侨联就是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娘家人。

2021年的时候,彭外妹已经88岁了,儿子彭伟庆也57岁了,他们生活得都很好。

而当记者再次去彭家的时候,已经没有看到笼子了,彭外妹时常会去养老院看自己的儿子,她觉得已经非常知足了。

就像彭外妹说的那样:“这都是因为爱,当妈的,不会丢下孩子不管。”

0 阅读:0

雨华达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