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摄影大赛2018-2019|照片故事类别获奖作品欣赏(上)

玩点摄影 2024-03-08 13:19:47

尼康摄影大赛历来是比较重视照片的故事性的,这也很符合赛事本身的初衷: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分享故事、影响思维的平台。

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尼康摄影大赛2018-2019照片故事类别的部分获奖作品:

1. 金奖

《hope(希望)》

Thaib Chaidar 印度尼西亚

“在西巴布亚的马诺夸里摄政统治区的偏远地区执行任务,为那些无能为力的人们提供免费的白内障手术时,我拍摄了这一系列的照片。患者是一位名叫Sorina Ullo的母亲,她是幸运的,因为经过几十年的眼疾之后,她终于可以重新看清世界了,长期折磨她的白内障很快就会痊愈。”

既然是故事类别,那么我们就从故事的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这几张照片,首先照片展现了一个手术前、中、后的完整过程,组图按时间线展开,思路清晰,主题明确;

照片除了记录患者之外,还有对医生、候诊者的展现,从侧面为故事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另外,照片中的表情可以看做是一条暗线,每一张照片中都有不同的表情,从这些表情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情绪的变化,这也与作品的名字“希望”十分契合。

2. 银奖

(1)《Life After People(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陈嘉俊 中国

“这些照片是我在旅行期间在埤拉明登拍摄的。在离开朗伊尔城的前一天,我了解到埤拉明登已于1998年关闭,此后大部分基础设施和建筑仍然存在,大部分被废弃。埤拉明登曾经拥有伟大的过去,有1000多居民居住在这里。20年后,我很好奇变故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让埤拉明登成为一座鬼城?当过去的居民回到这里时,他们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第三者,我想讲述我所看到的情形。”

一般来说,故事性离不开人或者是其他有生命的实体,而这组照片则另辟蹊径,用人留下的痕迹来讲述故事。

这也是一组非常标准的组图,统一的照片比例、统一的色调,各种景别结合,看起来比较舒适,同时作者很注重挖掘细节,如室内生出的草、锈迹斑斑的柜子、铺满灰尘的钢琴等,让人既能感受到生活气息,也能体会到时间的流逝。

作者使用的色调也非常契合主题,淡淡的蓝色突出了宁静、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这是一座空城。

(2)《Waste rain(垃圾雨)》

Didier Hébert-Guillon 法国

“一旦被使用之后,物品及其包装就会被厌弃于公共场所。这一摄影作品通过垃圾堆积产生的奇异美学,记录了直观的的后消费主义。它显示了在我们所生活的消费社会中物品的未来,对我们的日常习惯提出了质疑,并同时指出了我们经济体系的失败。”

这组照片的作者也非常有想法,拍摄的是街边被遗弃的各种垃圾,这些垃圾有的被随意路边,有的扭曲缠绕在树上,还有一些看似整齐地堆在一起,从这些垃圾中可以看出来有些东西还可以继续使用,有些则可以回收利用,但它们只是被遗弃在一旁。

照片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垃圾与生物的互动,如第三张照片中的鸟,第五张照片中的树木,并且能看出来这也是作者想要突出的点,可能暗含了其对于保护生态的想法。

(3)《Dream about white socks(梦见白袜子)》

Alina Smutko 乌克兰

“这是一组乌克兰妇女的系列照片。这些妇女决定说出关于他们丧失未出生的婴儿或很快死去的新生儿的体验。他们经受了所谓的“围产期丧失胎儿”。在乌克兰,这个话题在社会上是禁忌的,女性必须应对失去一个甚至没有机会活上几个月的至亲的孩子。在女性肖像旁边,是在婴儿死亡之后她们所保留的遗物的照片。”

我们在之前的内容中提到过近些年的赛事中有照片拼接的情况,这里又出现了,照片将妇女与孩子的遗物拼在一起,五张照片有共同的主题,又是不同的故事。

有些朋友们不太认可照片拼接的行为,认为这改变了摄影的客观性和纯粹性,不过话说回来,当我们决定要拍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不可避免地掺入了主观性,赛事也没有明确要求,因而不必对此过于苛刻。

试想一下,如果照片仅仅是展示妇女或者是遗物本身会不会有这么强的故事性?其实有些照片呈现手段不那么纯粹,但也是有意义且有趣的。

另外这组照片的题目我没有看懂,搜了半天也没找出个所以然,或许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隐喻或者当地文化含义,有相关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提醒一下,感谢!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