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风多,老人说“最怕冬至起三风”:为啥怕?有啥预兆?

观唐旧事 2023-12-17 11:29:46

今年公历12月22日,农历冬月初十冬至,冬至不但是24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老人说“最怕冬至起三风”为啥怕呢?有啥预兆?

1·古代的占风术

大概早在殷商时时期,人们就开始看风向占吉凶了,那时候的甲骨卜辞里就有了“辛未大风,不惟祸”的句子。

据古籍记载,有虞氏的始祖虞幕就是位精通“占风”之术的国君,《国语》中说他“能听协风,以成物乐生者”,意思就是他能通过辨别风向,觉察万物生长的规律。

周代还专门设置了“占风官”,他们的职责就是“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专门观风向预测未来、趋利避害。

史家名著《史记》中,也记载有一位以占风见长的术士魏鲜,说他能凭特定时间的风向来判定一整年的吉凶,有“风从南来,大旱;西南小旱......东南,民有疾疫,岁恶”这种明确的预测,据说相当灵验。

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给风定级,李淳风就是全世界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首次把风分为八个等级,并且认为“以风占灾异最验”。

2·冬至应该吹什么风?

古代的智者们认为,一年当中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气都有其“应至”之风,如果风向符合节令、大小合宜,那就是祥风;如果风向不对,“扬尘蔽天”便为灾风。

而节令和风向与天体运行相关,风向应该与“太岁”方位,也就是“斗柄所指”方向一致。比如古籍《开元占经》中就有“凡风从太岁上来,鸣条摆树,着体清凉温和者,祥风也”的记载,并称这是“国昌民安”之象。

如果“风自冲来,为殃为丧,为火为兵”,风从斗柄所指相对方向来,就是灾风和凶风。

当然,有好风才会有好雨,正所谓“顺风顺水”“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不顺季节的力量也不顺,会给万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冬至节气时,斗指正北子位,正北方向来的风就是自“太岁上来”,北风为纯阴之风,会使万物归藏,来带来降温及降雪等,因此冬至节气吹北风为“应季之风”。

3·冬至怕三风

一是未风:未对应西南坤位,未风又叫凄风或凉风。是立秋之前阴气生长、阳气减退时应该吹的风。未风会带来大量的降雨,促使大地降温、推动季节由夏向秋过渡。

并且一年当中,天气最热、雨水最多的月份就是立秋前的未月;而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段也是中午的未时,所以未代表的就是升温和多雨,这显然和冬季的特征不符,此时吹未风就是反常之风。

二是卯风:卯代表春季最旺的木气,也代表温暖、阳光,以及草木生长的力量。卯在东方,所以卯风指的就是东风。

东风又叫滔风,是东方震气所生,也叫明庶风。《史记》中说: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是说东风代表春季草木齐出的力量,是天气越来越热的标志。冬至吹卯风,是季节提前的标志。

三是午风:夏至时斗指午位,午属阳,是阳气盛极的标志,阳气盛、天气就热,所以冬至起南风也预示着会出现异常的升温,也就是出现了“暖冬”现象。

并且午与子相对,冬至节气的“午风”就是“冲位”来风,是发生灾殃的前兆,也是季节反常、谷物歉收的预兆。

《开元占经》中说:冬至日有云雪寒,明年大丰。风从坎来,岁美人安;震来,雷不发,大雨并;离来,冬温,乳母多死,水旱不时,人疫;坤来,虫伤苗,多水;风从乾来,强国有忧、多寒;巽来,百虫害物;兑来,明年秋雨,兵起;艮来,正月多阴。

其中坎风就是北风,震风就是卯风,也就是东风;离风即是南风、午风;坤就是未风、西南风。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