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护国护法急先锋,创建云南大学前身东陆大学

奇谈史话 2020-04-22 19:18:52

“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这副悬挂在唐继尧故居正堂的对联,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全面的写照。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部下不断的倒戈声中悲愤交加地去世,临死前说自己死不足惜,只为天下人心惜。唐继尧是这次倒袁军事行动的急先锋。10年后,1927年2月6日,唐继尧一手栽培起来的四镇守使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他去职。同年5月23日,唐继尧含恨病逝,享年44岁。

唐继尧,又名荣昌,字蓂赓,别号东大陆主人,1883年出生于云南曲靖会泽县一个书香家庭。1902年他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此期间,他曾在自己的一枚水晶图章上刻上“东大陆主人”字样,以表志向,并于1905年夏所做《偶成》一诗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莫对青天唤奈何,扫开忧愤且狂歌;壮心百炼锄群丑,安排黄种旧山河;澄清事业寻常举,欧亚风云亦太和。”

●唐继尧

1909年,唐继尧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从此与滇军结下了不解之缘。辛亥革命爆发后,云南革命派更是积极响应。1911年10月16日至10月28日,云南革命党人共召开了5次秘密会议商讨大计。在昆明洪化桥唐继尧寓所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也是昆明起义前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主要研究起义的兵力部署、攻击计划及起义时间。会上,唐继尧等人推举蔡锷为临时革命总司令。

10月30日当晚,昆明北校场的官兵在抬子弹做起义准备,结果被值日队官发现,互相争吵起来,情绪激昂的士兵立即开枪打死了值日队官,于是昆明起义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几小时由基层发动起来。这次昆明起义,史称“重九起义”。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昆明起义宣告成功,成立了云南军政府,蔡锷被公推为云南军都督,唐继尧任云南军政府军政、参谋两部次长兼讲武堂总办。1912年唐继尧率该军占领贵阳,自任贵州都督。

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任职,唐继尧回滇后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自此,唐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开始了自己对云南长达13年之久的掌控。

这一时期,唐继尧专心治滇,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他创办了招收男女学员的云南航空学校,培养出了大西南的第一支航空队伍。在市政方面则主持了昆明的改造工程,整修街道、开辟公园、疏浚下水道、安装自来水,使省城面貌焕然一新。1914年,唐继尧集资拓建了螳螂川的石龙坝水电站,使昆明城的照明灯盏数从5000盏增加到20000盏。他还先后完成个旧——石屏铁路工程和昆明——禄丰公路工程;建立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汽车站;创办了昆明卷烟厂。1919年,东川大荒,唐继尧从越南购进100石大米接济会泽,以低于市价多倍卖给灾民,会泽灾荒迅速缓解。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宣布云南独立,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并组成了护国军。一场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爆发。

1915年的护国运动,其中有个细节:袁世凯知道蔡锷从天津脱身前往日本转道云南后,吃惊之余马上命令唐继尧在云南沿途设计暗杀蔡锷,唐继尧却违抗命令,反而对蔡锷防备周全,一路保驾护航,使得蔡锷安全到达昆明。

在起义前的军事会议中,谁留守,谁出征,有过激烈的争论。蔡锷希望率兵出征,不愿留守;唐继尧表示谦让,希望远道而来的蔡留守,自己统兵出征;李烈钧认为蔡锷行辈较老,且身体有病,也劝蔡锷留守云南,但蔡始终不同意。如此“反复辩论不已……情词诚挚至于泣下”。双方在此问题僵持不下,都明白掌握军权的重要性,最后会议决议维持现状,蔡出征,唐留守,“出征者为总司令,留守者为都督,公事彼此用咨文。关于停战、议和,须得内外同意”。至此,两人经过紧张博弈终于达成暂时妥协。这次会议后,形成蔡锷和唐继尧在地位上是等同的局面,这样双元首的负责制解决了当下战时的权力均衡问题,却也成为这两人日后关系由密转疏的开端。

1916年元旦,护国军分兵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和广东进军,开始了护国战争。不久,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各省纷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然据守在总统的宝座上。5月,西南独立各省在广东肇庆成立了护国军军务院,发表宣言,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地位。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继续斗争。5月下旬,袁世凯的心腹四川督军和湖南督军也宣告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悲愤交加中去世。7月,护国军军务院自行撤销,护国运动宣告胜利结束。

对唐继尧在护国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当事人是早有评价的。李宗黄就说得很中肯:“云南起义,倡导行谋,操之国父;而决策筹备,出自唐公。”(《护国起义信史》) 庾恩旸称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为“护国三杰”,把唐排在首位。而“三杰”之一的李烈钧也诚服地说:“护国首功当然属于唐公。”

1922年唐继尧以自己“东大陆主人”的别名创办中国西南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并称为“东亚人之大学”,这也是云南大学的前身。由于唐继尧的重视和支持,东陆大学的成绩与效率曾在全国同类大学中“居优胜地位”,后得以发展为海内外闻名的高等学府。唐甚至将自己的三妹唐蕙赓嫁给了东陆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董泽。

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会泽学院奠基并举行开学典礼,唐继尧在致训词中说:“今后教育,希望诸君以德育为主。今之世乱极矣,揆其原因,实由旧道德堕落,新道德又不能范围人心。欲图挽救,专赖此一般青年。故校章第一条曰:‘要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俾中西真理融会贯通,造就专门人材’,望诸君勉力实行之。”并作“自尊、致知、正义、力行”之校训。

在韩国,唐继尧得到相当的敬重。1915年,韩国人李范奭在唐继尧的担保下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第12期的学员。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以后,李范奭出任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长。在大韩民国的成立文告中,他对已故的唐继尧将军列名致谢,唐继尧成为88位大韩民国建国勋章获得者之一。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孙中山倡导“护法”,唐继尧积极响应,毅然发动云南靖国运动,被推举为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27年唐继尧遭到部属逼宫,于5月23日含恨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葬于圆通山。抗战初期,感念唐继尧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1935年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当时的《云南日报》报道说:“纪念护国元勋唐公铜像今日落成,龙主席亲莅主持……全市悬旗志庆,万人空巷前往瞻仰。”唐继尧戎装骑马坐像在昆明大观公园屹立了23载后,于1960年被拆毁。如今,这座失踪了近半个世纪的铜像依然是不少老昆明人闲暇时的话题。

“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这副悬挂在唐继尧故居正堂的对联,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全面的写照。

编辑

0 阅读:3

奇谈史话

简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带你深入品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