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又一个美企巨头开始“跑路”了

老吴侃科技 2024-03-05 22:15:52

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在美国政府调整芯片出口规则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新的规定,任何使用美国技术或设备生产的芯片都需要获得特别许可才能供应给华为。这一决策迫使台积电这样的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停止对华为的供应,导致后者面临了急剧的芯片短缺问题。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尤其是其高端机型的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份额迅速被竞争对手侵蚀。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则似乎在这场风波中游刃有余。随着华为的市场份额下滑,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据报道,其市场占有率一跃升至20%,稳坐国内市场销量榜首。这一跃进不仅彰显了苹果在产品和市场策略上的优势,也暗示了其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上的高度灵活性和前瞻性。

然而,苹果并没有因为击败了一个强劲对手就满足于现状。相反,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战略调整,旨在进一步降低其业务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苹果开始积极探索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此举被外界广泛解读为苹果在为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做准备。

此外,苹果还对其供应链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据悉,在过去几年中,苹果已经将47家中国供应商从其供应链名单中剔除,并且促使其主要的代工厂富士康和纬创科技考虑在印度等地区扩建或新建工厂。这些举措不仅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应对,也体现了苹果在全球化经营中追求更大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战略思维。

对于中国而言,苹果的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警示。央视等国内媒体开始呼吁本土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和业务多元化,以减少对外部市场和单一客户的依赖。而面对苹果如此大规模的供应链调整,中国的制造企业,特别是那些高度依赖苹果订单的供应商,如富士康等,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尽管如此,富士康等企业对于在印度等新兴市场扩张的步伐并未放缓,反而展现出了与苹果共同前进的决心,计划在印度建立更多的生产基地,甚至计划将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产能从中国转移出去,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富士康对苹果战略的坚定支持,也反映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深远影响。

在科技行业的激烈角逐中,中国并非只是静静地观望着外企的一举一动。面对美国对华为等本土科技企业的限制,中国也展开了有力的反击。特别是美光科技,这家美国的半导体巨头,就成为了中国反制措施的直接对象。

去年,基于“网络安全”考虑,中国相关部门对美光进行了详细的审查,最终发现其产品未能通过安全性测试,导致美光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被禁售。这次审查不仅让美光在中国市场的脚步一滞,更是给其带来了高达16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此举不仅反映了中方对外企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坚决态度,也是对所有在中国市场运营的外企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只有遵守中国的规则,才能在这里顺利做生意。

富士康,作为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其在中国的大量投资和生产线对于当地经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当富士康开始在印度扩大投资,计划将大量产能转移至那里时,中国相关部门便对其进行了土地和税务的审查,并最终对其施以两万元的罚款。虽然这一罚款数额并不大,但它传递出的信息却极为明确:如果外企继续忽视中国市场的规则,未来可能面临的惩罚将会更为严厉。

面对着外企的陆续撤离,中国市场的底气却依旧十足。过去几年里,中国企业在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手机、芯片、个人电脑以及云计算等领域,本土品牌已经能够与国际巨头抗衡。

此外,中国的运动品牌,如李宁和安踏,也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足以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一较高下。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证明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日益增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对于那些考虑撤出中国市场的外企来说,真正值得担忧的或许不是中国市场的未来,而是他们自身在失去这一庞大市场后的竞争力。

1 阅读:400
评论列表
  • 2024-03-12 22:42

    作为中国人民,应多支持国产品牌,国人支持自家品牌自家自会越来越好[点赞]

老吴侃科技

简介:个人科技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