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北撤的悲惨一页:揭秘中安轮事件,800多官兵牺牲的真相

趣史探奇 2023-11-24 22:32:07

1945年的中国,虽然抗战已经胜利,但战争的余波仍未平息,国内的局势依然动荡。为了实现和平,新四军放弃江南的八块根据地,集中力量北上。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北撤,却因为一场重大江轮事故,造成800多名官兵遇难,其中还有几百名女同志。

1945年抗战胜利后,遵照中央指示,新四军苏浙军区和苏浙皖根据地的干部和部队开始了北上的准备。粟裕和叶飞分别率先带队北上,一切进展顺利。然而,第三批队伍的北上之路却遇到了麻烦。

1945年10月14日夜晚,由韦一平率领的第三批队伍,约1000余人,开始了他们的转移。原本计划使用小渔船分批过江,但韦一平最终决定租用一艘名为“中安”的老旧客轮,以加快过江速度。

他们的任务是将长江以南的部队和大量地方干部安全转移到苏中地区。转移过程中,途经武进县荫沙,乘坐中安轮前往泰兴县。

然而,中安轮的实际状况远比他们所知的要糟糕。这艘老旧的轮船,建造于民国初年,已承载了30多年的风雨。船体严重老化,船底板已腐蚀穿孔,且严重超载。中安轮载荷量只有600人。而这次要承载着近千名的官兵、民工、地方干部,以及武器辎重。

1945年10月15日当晚,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加之船体本身的问题,当“中安”号驶至江中时,船底板突然破裂,江水迅速涌入。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韦一平和其他干部尽力组织撤离和排水,但一切努力都没有成功,中安轮在泰兴天星桥镇西南约两公里的江面沉没,包括韦一平在内的800余人在这场灾难中牺牲。

韦一平,广西壮族人,一生经历了多场战争,从百色起义到长征,再到抗日游击战争,他始终坚持在最危险的前线。在这次撤退中,他作为最后一批北撤的指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直至最后一刻,他仍然站立在甲板上,与江水合为一体,履行了他的诺言——始终站在群众前面。

江阴、武进、扬中、靖江、泰兴等地的船民和渔民,在听闻消息后,立即展开了救援。一个叫丁广田的渔民通过将绳子扔到水面上,让落水的人拽着绳子这种方式,救上来上百人,是真正的大英雄。

但由于事发地点离岸较远,加上夜色和狂风巨浪的阻碍,救援行动困难重重,生还者只是少数。牺牲了800多人,这些同志中绝大多数只有20几岁。幸存者回忆起那一夜的恐怖和无助,感慨万分。

这场灾难对新四军乃至整个抗日战争后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失去了这么多的干部和战士,对新四军的打击是巨大的。

叶飞在得知消息后深感自责。延安对此事也极为重视,要求彻查原因。多年后,为了纪念这些烈士,江苏省在溧阳市西山烈士陵园建立了纪念碑,以此缅怀那些为革M事业牺牲的英雄。

这次悲剧不仅是新四军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次,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悲剧。1987年,为了纪念这800多位英勇的烈士,中安轮纪念馆在泰兴北郊建成,作为对这段历史的永久铭记。

15 阅读:4738

趣史探奇

简介:读史让我们待人处事理智客观,历史厚重而又充满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