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票务”新“黄牛”扰乱演出市场|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4-02-26 20:50:16
唯有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地打击非法倒卖门票的行为。

▲某明星演唱会现场。新京报资料图

文 | 余明辉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多位大牌歌手演唱会门票开售,基本都是“秒没”。不少网友在感叹演唱会门票难抢的同时,一批自称“票务”的账号在网络上涌现,宣称自己“手中有票”。

他们宣称自己绝非“黄牛”,货源来自官方,价位则是行业内的统一定价。一些热门演唱会门票,“票务”售价往往高出原价数倍。且与官方售票渠道不同的是,“票务”不仅可以提前售票,而且无视购买名额限制,还可以提前选座。

从报道看,所谓“票务”并非来自演唱会主办方指定的销售平台,也没有合法的营业资质以及销售演出票的合同依据,只是通过非正规手段赚取票款差价,进而牟取利益,其实质上与“黄牛”并无差别。

这种行为既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对演出市场公平、加速恢复的潜在严重伤害,不能不引起重视。针对这一现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打击。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演出市场的监管力度,出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非法倒卖门票的行为,并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同时还应进一步健全演出票务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演唱会主办方和官方售票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票务管理,确保门票销售公开透明,防止非法渠道获取门票;加强与执法部门的合作,打击非法倒卖门票的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此外,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票时,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被非法“票务”所蒙骗。同时,积极举报非法倒卖门票的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非法倒卖门票的重要渠道。因此,互联网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平台上票务信息的审核和管理,防止非法票务活动的滋生。

在这场关于“票务”与“黄牛”的新争议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法倒卖门票的危害性。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平的问题。只有政府、主办方和售票平台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地打击非法倒卖门票的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还应看到,演出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打击“票务”通过非正规手段赚取票款差价的行为,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相关产业的平稳有序发展。

面对“票务”新“黄牛”扰乱演出市场的现象,有关方面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打击。通过政府、主办方、官方售票平台、消费者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坚决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正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演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撰稿 / 余明辉(职员)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越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