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人生的最后一天:上午处理光绪帝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寿衣

阿智通鉴 2024-04-09 04:51:55

慈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她的一生都在被人们津津乐道。

前半生,她是咸丰帝的妃子;后半生,她是独裁专权的皇太后,光从她的一些历史事迹中就能看出此人的野心有多大。

1908年,光绪帝驾崩,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慈禧也随即离开了人世。

这对当时的清朝打击极大。

在我们的认知中,慈禧这个人是非常贪恋权力的,想必最后去世前也在对自己“打下的江山”感到不舍。

那在她在人世的最后一天里,她都做了些什么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慈禧太后临终前的三道懿旨

慈禧的最后一天充满了神秘和争议,有一些观点认为慈禧在她的最后一天也依然操控着清朝的政治。

据传,在慈禧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密切关注着其他重要事件的发展。她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据说,当时有一位大臣向慈禧请求在慈禧去世后将她的棺材抬到光绪帝的陵墓中,慈禧对此表示了反对,认为光绪帝是她的死对头。

然而,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和学者对慈禧的最后一天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慈禧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权威和掌控力。

她似乎已经放弃了对政治的控制,转而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死。他们还认为慈禧在她的最后一天是平静而安详的。

总的来说,对于慈禧的最后一天都干了什么,历史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传说。

无论如何,慈禧的最后一天无疑是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具有争议的时刻。

但是最多人信服的观前还把持着朝政不肯放手,为了保住清王朝的百年基业,慈禧在临终前颁布了三道懿旨。

第一道懿旨:朕钦奉皇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这个懿旨决定将光绪帝的胞弟载沣之子溥仪继承大统,让3岁的溥仪上台成为新皇帝,希望他能振兴大清王朝。

但是这并没有挽救清朝的命运,也预示着清朝彻底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制。

慈禧在第二道懿旨中立下遗嘱,禁后宫、太监干政。

慈禧和李莲英的一些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们二人关系十分紧密。

她提出反对女性执政和太监专权,这也是她对权力的极度贪婪和自私的表现。

慈禧不允许太监干政。这是因为太监经常在背后操控国家事务,引发了众多政治动荡和腐败问题,因此慈禧希望通过这道命令来防止这类现象发生。

不允许后宫嫔妃干涉国家事务,这是为了避免清朝的政治混乱和权力失控。

因为她深知女性在政治上的局限性,她认为女人不适合执政,特别是不能干预国政,所以对后宫嫔妃有所限制。

在清朝以前,外戚宦官专权的现象不在少数,这种执政局面对当朝的经济政治产生了一些很大的影响。

翻开古代历史,其实在每个朝代都有或多或少的太监专权的情况出现,而太监专权无一例外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影响。

首先,太监专权通常会导致政治腐败,他们通过勾结官员,满足皇帝的私人需求,甚至贿赂官员来获取晋升,这常常会导致朝廷政治环境的腐败和不公。

历史上的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他们的权力欲望无限膨胀,甚至控制朝廷,可见太监专权是政治腐败的一大原因。

其次,太监专权进而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太监在宫廷中有权掌管一些重要资源和财政事务,例如财政、税收和贸易等领域,他们往往会利用这些资源谋取个人利益,而非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最后,太监专权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并引发社会不满、起义和抵抗。

例如,在晚唐时期,党争、宦官和藩镇成为困扰朝廷的主要问题。

宦官因为依附皇权而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甚至可以掌控军队和掌握皇位的人选,但这导致了宦官权力欲的无限膨胀,有宦官控制朝廷的现象。

可以说,太监专权对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太监专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腐败和王朝的灭亡。

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宦官时代,太监逐渐操纵军政大权,形成了专权局面,这想想都让人后怕。

所以慈禧太后颁布了这道懿旨,有一部分是出于清朝百年基业的考虑,但是很大一部分还是为了自己,在这件事上,慈禧很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慈禧在第三道懿旨中宣布要立溥仪为新皇帝,同时又派摄政王载沣监国。

不仅如此,她还秘密指令给光绪帝投毒杀死了光绪皇帝,暴露了她的野心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慈禧的前半生

慈禧太后的一生其实也是波折且充满戏剧性的。

她对清朝历史的影响不可忽略,从咸丰帝的妃子到同治帝的生母,再到光绪帝的养母,后来还成为了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氏,出身于满洲镶蓝旗一个贫穷的家庭,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

刚进宫时,慈禧首次被册封为兰贵人,她在宫里的日子并不顺利,因为她常常受到宫里长辈的排斥。

但是,慈禧并不甘心就此沉沦,她凭借自己的心机,投机取巧,逐渐赢得了咸丰帝的赏识和信任,成为后宫的一位权力女性。

在咸丰十一年,慈禧联合慈安与肃顺等赞襄政务大臣展开权力争斗,发动政变。政变后,她被封为圣母皇太后,开始了长达47年的垂帘听政。

后来咸丰帝去世,慈禧就与儿子同治帝共治大清王朝。

然而,在同治帝短暂的统治期间,由于她与同治帝的矛盾和政治腐败的加剧,导致了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

后来,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成为最高统治者,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

这一事件是慈禧太后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为她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在这段时间里,慈禧重用汉臣,平定了太平天国革命,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重要条约。

也因此,慈禧在历史长河中背上了不小的骂名。

她延续了闭关锁国,实行了专制统治,还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等时期也做出过一些贡献。

但总的来说,弊远远大于利。

挥霍无度 奢侈成性

除了在政治上十分专制以外,慈禧在生活上也十分荒淫奢侈。

她是一位十分注重生活品质的女人,仅仅是过一个生日,花销就高达1500多万两白银。甚至还把军费用来供自己吃喝享乐。

而且,慈禧每天都要食用一些珍珠粉和人参燕窝来养生,还要在脸上涂上脂粉,这种脂粉十分名贵,是专门用玫瑰和一些珍贵的中药材、香料等制成。

她的衣服更是多的可以超过一火车车厢,饮食也是出了名的奢侈,单日花费就能超过4万两白银。

之后她又与光绪帝共同统治国家。在这段时间里,慈禧太后逐渐展示出她的治国才能。

她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新政、实行财政改革等,使得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在她统治期间,中国也经历了一些灾难,如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和庚子事变等。

她在这些事件中的处理方式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她是毁灭清朝,使中华民族遭受涂炭的主谋。

在慈禧晚年,她频繁接见各国公使夫人,试图展现她那“见多识广”的外交手段。

尽管她的统治经历了诸多的困难和争议,但她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慈禧太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虽然她已逐渐病入膏肓,但仍然积极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决策。

首先,她在1908年11月2日召集了大臣们商议继承人问题,并立下遗嘱,确认醇亲王之子溥仪为帝。

她希望自己能活上百年,好继续垂帘听政。

此外,她还发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是加强对女性和宦官的控制,防止他们在政治上产生过大的影响。

慈禧太后在人生最后时刻做出了许多决定,对整个清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慈禧太后的统治后期,朝廷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她的死更是导致了晚清更是陷入混乱和动荡。

1908年,慈禧逝世,享年73岁。她的去世标志着清朝皇朝的终结,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溥仪称帝后的清朝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1906年生于北京。

他的祖父是咸丰帝的兄弟,父亲是光绪帝,他本人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的最后一位。

然而,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无奈,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1931年成为伪满洲国皇帝。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计划逃亡日本,但被苏联军队抓获并关押,直到1959年才被特赦回到北京,成为一名普通市民。

在这期间,他与五任妻子结婚,其中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是他晚年的伴侣。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三个时代,清朝的覆灭改变了他的命运,也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命运多舛。

晚年,溥仪作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北洋组专员,积极参与文史资料研究工作。

1967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1岁。溥仪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他的故事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广为流传。

当然,在溥仪继位期间,清朝也是苟延残喘了一小段时间,但最后还是难改王朝覆灭的结局。

结语

慈禧在清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去世给清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她的最后一天也成为了历史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慈禧在去世前仍然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她的决策仍然影响着清朝的政治和社会。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慈禧在去世前已经失去了对清朝的控制,她的遗嘱和决定只是清朝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

但总的来说,慈禧的最后一天是一个充满争议和神秘的时期,历史学者们对慈禧的最后一天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研究。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慈禧在去世前的具体行为和决策,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去世给清朝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1.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四川正道文化

2.慈禧太后——百度百科

19 阅读:21827
评论列表
  • 2024-05-06 16:57

    光绪帝不死,可能会把新政搞起来,慈禧指望一个3岁的孩子和他没有兵权在手的父亲来担清朝的重担,在那个年代无疑是把清朝更快的推向灭亡,她是私心太重,一定要光绪死在自己前面,怕自己死后会被光绪算账,

    江南烟雨 回复:
    不死也没用了,错过了时间,全世界革命热情高涨,不会让君主立宪存在的
    tb963189532 回复: 江南烟雨
    你没看懂我另外的回复
  • 阿泰 30
    2024-05-06 11:31

    光绪被毒死的时候,连陵墓都没有。晚清遗老遗少共识,光绪是袁世凯买通李莲英毒死的,从时间和慈禧死前腹泻多日加上遗体如生看,慈禧也是被毒死的,只不过毒药下的剂量缓慢点。

  • 2024-05-06 17:35

    慈禧名族的败类,遗臭万年

    5948812 回复:
    还真不是败类 相反是大功臣 👍 不把油门一脚踩到底 哪有三年后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帝制 [点赞] 终于不要留猪尾巴了
  • 2024-05-06 18:09

    她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 2024-05-06 14:45

    这女人模样,放在现在看这绝对不是善茬。

    阿奎罗之迷 回复:
    一个掌管全国的人,善良了还怎么管,常言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 2024-05-06 17:08

    亚洲败家娘们儿的代表性人物

  • 2024-05-06 20:37

    最有有自媒体给老妖婆洗白,说妖婆一个女人为国为家多不容易。慈禧不光是满族的败家子,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罪人,永远洗不白的

  • 2024-05-06 23:43

    抬光绪帝墓里干什么,小编咋想的,有母子同墓?咸丰

  • 2024-05-07 20:06

    封建、愚昧的典型代表——慈禧。

  • 2024-05-06 20:44

    看到就恶心 面相一看就跟农村骂街厉害的有得一比

  • 2024-05-07 12:38

    慈禧秘史很好看,邱淑贞演的[得瑟]

  • 2024-05-07 02:14

    大臣提出把慈禧棺材放光绪墓中?疯了吧,肯定和丈夫合葬、有太后和儿子合葬?

  • 2024-05-08 14:55

    戊戌变法是清王朝续命的最后机会了,唯一的希望失败了,注定灭亡,后面的时间段全世界革命的烈火越来越烈,是没有君主立宪制的土壤的,封建王朝注定灭亡,新时代注定来临

  • 2024-05-07 22:08

    光绪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应该算是个明君,可是最终还是个汉献帝

  • 2024-05-07 07:21

    晚清软弱无能 鄙视

  • 2024-05-07 23:10

    不仅如此,她还秘密指令给光绪帝投毒杀死了光绪皇帝,[呲牙笑] 牙都要笑掉了

  • 2024-05-08 09:29

    说了一通屁话

  • 2024-05-08 22:46

    这圣旨上的字写得漂亮

  • 2024-05-08 12:05

    怪胎老女人坏了中国100多年

  • 2024-05-07 15:59

    “她(慈禧)认为,女人不适合执政,特别是不能干预国政”?多么滑稽可笑!

    拌面 回复:
    女人当政,首先面对得权不当的大问题,往往就需要特别地笼络文武百官,在当时,默认这些家伙非法搜刮钱财就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必乱!
  • 2024-05-08 17:19

    如果慈禧临终遗旨摄政王载沣当皇帝清朝又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 LEE
    2024-05-08 18:24

    为什么要毒死光绪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