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夫妻同房被称之为行“周公之礼”呢?这周公又是谁

小张嘚嘚嘚 2022-10-31 10:18:31

都是知道是什么意思,它还有一些别的代称,什么云雨之欢,颠鸾倒凤,周公之礼等等,其中最为庄重的叫法就是周公之礼了。到这可能就会有人问道:周公跟结婚,跟洞房花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将古代夫妻同房说成是行周公之礼呢?

婚义七礼

这就要先从周公此人说起,周公名周叔旦,跟我们常说的周公解梦的周公是同一个人,也是孔子心心念念想要复兴的周礼的创始人。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发在灭商之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成王上位,周公就尽心尽力的辅佐着自己的这位大侄子,让其坐稳王位。这期间也有大臣经受不住诱惑,跟纣王的 儿子武庚混在了一起,反对西周的统治,也是周公站了出来,亲率大军经过数次的东征,才使得新生的周王朝没有就此夭折。

待这天下基本稳定之后,周公就开始着手准备两件事情,一件事就是将土地分封给天下的诸侯,让诸侯共尊周王朝为共主,第二件事就是花大功夫了制定礼乐,规范天下各种制度,以此来稳固周王朝的统治。

“周公之礼”也是在那个时候被制度出来的,相传西周初期,世风日下,婚俗混乱,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的自由。周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整顿当时的民风,周公专门制定了关于婚嫁方面的礼仪,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成了七个环节,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 并且每个环节所有者详细的规定,这七个环节也被人们称之为“婚义七礼”。

当时周公为了让人们了解这七礼该如何执行,他和他的夫人一遍一遍地给人们演示,但是每次到最后一礼“敦伦”的时候,周公的夫人都拒绝了。大家知道“敦伦”是啥吗?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周公之礼,洞房花烛, 这种事情怎能当众演示给别人看呢。

但是此礼又不可费,就在周公一筹莫展的时候,抬头间猛然发现儿子手里拿着两个葫芦瓢,正努力地将瓢合二为一,这给了周公以启发,于是他就将两个原配的葫芦瓢比作夫妻,合二为一就好比是行夫妻之事,从此呢葫芦瓢也就成为了新人婚礼上的法器。

后来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周公制定的这一套结婚的流程也被很多人给废弃了。当时的孔夫子可是周礼忠实的拥护者,他费尽千辛万苦重修《周礼》,让人们重新拾起了这一套礼仪,因为孔子觉得“敦伦”不适合出现在正式的典籍中,便将其去掉,从此“婚义七礼”变成了“三书六礼”中的“六礼”了。

至此,新婚之夜那点事,也就变得秘不可宣了。很多都是母亲在婚前才教给新娘,而父亲传授给新郎。也是因为中国人对于此事的表达比较含蓄,所以在学校中是不会讲这种东西的。也正是因为最早讲述以及制定这方面礼仪的人是周公,所以古人就将被剔除出来的最后这一礼“敦伦”称之为“周公之礼”。

而周公此人呢,的确为中华民族的礼乐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现在人一提到周公,基本想到的不是“周公之礼”,就是“周公解梦”了,其余方面就不是很清楚了,对于周公,除了这两项,您还了解那些,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15

小张嘚嘚嘚

简介: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