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副职少将要求毛主席派一正职来,主席:不,就你负责了!

洋洋爱说史 2024-05-16 05:57:12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3年12月21日,毛主席的书房内格外的热闹,时值寒冬腊月,门外一派滴水成冰的严冬景象,屋内却是春意盎然。

这天下午时分,全国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和中央军委成员,陆陆续续的走进了毛主席的书房,不过一会的功夫,狭小的书房内便挤满了人,冰冷的空气也随之温暖了不少。

片刻之后,毛主席便如约而至,只见他十分随意的身着一袭睡衣,虽说有些病容,但领袖风采依旧,面带微笑的依次与远道而来的各位将军握手,寒暄。

然而,就在毛主席握到一位在中央担任副职的少将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只见这位少将面带难色的向毛主席申述,请求毛主席能给他派一位正职干部来。

这原本是个再正常不过的请求,岂料,毛主席听过之后,却瞬间变了脸色,斩钉截铁的正色道:“不,就你负责了!”

那么,这位要求毛主席给他派正职的少将是谁?主席又为何让他去担任正职呢?

书房会议

1973年12月21日,中央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不同于以往的是,会议举行的地点既不是在人民大会堂,也不是在中南海的某个会议厅,而是在毛主席的书房里。

关于举行这场会议的目的,还要从几个月前的一次对话开始讲起。

一次,毛主席在听取工作汇报时,提起了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久不调动的事情,针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向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征求了意见。

邓小平面对毛主席的提问,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伸手将他和毛主席面前的两杯茶对换了一下,这一举动让毛主席甚为满意,赞赏道:“英雄所见略同”,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活动正式开启。

12月21日,毛主席邀请了八大军区的主要领导和中央军委的干部们,共计43人,参加中央军委会议,而会议举办的地点就在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书房里。

或许是为了拉近与各大军区司令员的距离,毛主席那天并没有穿的十分正式,而是穿着一身睡衣。

据参加会议的人回忆,毛主席一袭睡衣坐在书房的正中央,左边坐着朱老总,右边坐着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右侧站着周总理等政治局委员,左侧站着翻译员王海容,她负责将毛主席的湖南话翻译成普通话。

各大军区和军委的干部轮流与毛主席握手,遇见熟悉的人,毛主席一般就多问几句,但轮到少将田维新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与田维新握手时,毛主席先问了田维新是哪里人,田维新原原本本的回答自己是山东东阿县人。

听到东阿,毛主席好像来了兴趣,突然问起:“曹植埋在哪个地方?”

作为当地人的田维新不假思索的答道:“埋在鱼山。”

毛主席又问:“鱼山左边有个湖,是什么湖?”

听到这里,田维新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要说旁边的湖,确实有,但那离鱼山比较远,是东平湖”。

毛主席对田维新的回答十分满意,笑着说道:“那就对了”,继而便话锋一转,突然说道:“总政治部就交给你负责了”。

这突如其来,前后不相干的一句话让田维新不由得愣了一下,但他很快便反映了过来,接着毛主席的话说道:“德生同志走了,总政治部就剩我一个副主任了,还请主席再派一个主任过来”。

但毛主席却显然没有另派他人的打算,不容置疑的向田维新说道:“不,就是你负责了!”

田维新此时仍有顾虑,再次申请道:“还是请主席派个主任来吧!”

可是,毛主席却并没有理会田维新的请求,而是转身和其他同志握起了手。

此时,田维新也明白,毛主席是下定了决心要将让他负责总政治部的工作,也就只好接受了这个现实。

后来居上

尽管接受了由自己负责总政工作的事实,但田维新的心里却始终存有顾虑,而这份顾虑也正是来自于他的身份。

田维新虽然是总政治部副主任,职位很高,可他的资历和经验却不高,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就拿田维新的顶头上司,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来说,他12岁当上儿童团长,14岁参加红军,16岁入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红小鬼”,不仅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因而在建国后的首次大授衔中,李德生就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而反观田维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田维新是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才投身于革命,本就缺乏红军时期的一段经历,而且,他最初参加的也不是八路军的部队,而是在国民党范筑先将军的手下任职。

1938年,范筑先将军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田维新兜兜转转的才加入了八路军的抗日队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战士。

因为粗通文墨且表现出色,田维新在第二年就入了党,此后,便长期在军队里从事政治工作。

1955年,首次大授衔时,田维新被授予的是大校军衔,一直到1964年4月,周总理签署了晋升军内318名大校为少将的命令后,他才成为了少将。

1969年,这一年,田维新从沈阳军区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给李德生当副手,两人在工作中配合的亲密无间,田维新对这个职务也很是满意,直到1973年,一件事情的发生才改变了这一切。

1973,毛主席受林彪事件的警醒,做出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决定,本来,这件事情和田维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因为他既不是军区司令,也不是副司令,但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却和李德生有关系。

李德生当时不仅仅是总政治部的主任,还是北京军区的司令员,位列即将对调的八大军区司令员之中。

李德生调走之后,北京军区的司令员由陈锡联担任,但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却空闲了下来,唯一能领导工作的只有田维新这个副主任。

田维新深感自己的资历和阅历不足,又有感于工作任务之艰巨,这才向毛主席请求调个正职主任来。

只不过,他并不了解毛主席这个人,毛主席用人一向是五湖四海,从不管阅历和出身,只看是否合适。

事实上,毛主席对田维新的那几句提问也并非全是心血来潮,他问起曹植的典故,是想要考察田维新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水平,同时也是在考验他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

田维新的对答如流让毛主席十分的满意,这才决定让他负责总政的工作。

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确实没有看走眼,后来居上的田维新确实是一个人才,更尽到了责任。

几件往事

人们常说“以小见大”,在田维新任职于总政期间就发生过这么几件事,从这几件事情里便足以见得田维新此人的能力和水准,也足以证明毛主席看人的眼光之准确。

第一件事发生在田维新刚到总政任职不久时,一次,他到首都体育场去参加一个大会,好巧不巧的在休息室里遇见了江青。

看到田维新是个生面孔,江青就警惕的问了一句他的名字,田维新照实回答了,接着,江青又问起了他的籍贯,田维新也没有隐瞒,回了一句“山东东阿”。

没想到江青听到田维新的回答,当场便说道“你这个“阿”字的念法不对,我就是山东人,你休想糊弄我!”

田维新原本就对江青没什么好感,现下听到江青在这里卖弄,不由得更加反感了,张口便反驳道:“我们那的祖祖辈辈都这么叫,虽然你也是山东人,但可能是离开家乡过早,对山东各地的民俗习惯了解的不全。”

这一番有理有据的反驳顿时把江青呛的无话可说,但向来爱出风头又好面子的江青怎么可能就此善罢甘休呢,在地名上吃了亏,江青便又在人名上下起了功夫。

她怪声怪气的对田维新说道:“田维新同志,你这个名字起的不太好啊,‘维新’听起来容易让人联想到百日维新,和康有为是一伙的嘛,依我看,你这个名字得改一改,我看就叫维华吧,田维华。”

彼时的江青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地位超然,在党内党外都无人敢惹,如果换成一般人,可能也就忍了,但田维新却毫不畏惧,面对江青的无端改名,他直言不讳的拒绝道:

“名字是父母给取的,他们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百日维新,再者说,我这个名字还可以理解成支持新事物,维护新事物的意思。”

田维新的这一番理论彻底堵住了江青的嘴,让她哑口无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敢于直言,不畏强权,在工作中,田维新同样是尽职尽责。

1973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联合同意下,一批过去在政治运动中被打倒的老干部开始获得解放。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事关重大的任务,周总理特意找到了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田维新,要他负责老干部解放后的安置工作。

当时全军获得解放的将领达到了175位之多,其中不少还是上将,也正因如此,对他们的安置也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举个例子,上将陈再道曾任武汉军区的司令员,后在政治运动中被打倒,田维新在给陈再道安排工作时,本来想让他回原军区,但是,此时的武汉军区司令员已经有人接任。

不能做正职,便只能做副职,田维新又想到了让陈再道回武汉军区做个副司令,可问题在于,武汉军区的很多干部都是陈再道过去的老部下,让老首长做副职,工作还怎么开展?

偏偏像陈再道这种问题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分普遍,为了解决问题,田维新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跑断了腿也求遍了人,最后才终于将这些棘手的问题一一解决掉,成功完成了任务。

而从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中,我们也能够感觉到田维新将军的风骨与品格,以及毛主席的用人之明。

看完毛主席让田维新少将负责总政工作的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凤凰网 2016-10-27 1973年毛泽东为何要将总政治部交给一名少将负责?

文汇网 2018-12-06 揭秘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内情,期间毛泽东送了邓小平哪八个字?

周恩来纪念网 2019-03-26 揭秘:周恩来与毛泽东一次谈话解放了175名将军

王高岩;田维新巧对江青[J];湘潮(上半月);2011年05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0

洋洋爱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