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演员胡歌频繁在网上“表白”、发布奇思妙想,引发外界揣测,被称为“早疯晚疯”。
那些看似突兀的举动,背后是否另有隐情?这些年他经历的无奈和挣扎,外人又有多少是了解的?
少年得志却难消母亲阴影2003年,年仅21岁的胡歌因在《仙剑奇侠传》中精彩演绎“李逍遥”一角,一举成名。
当年的他受追捧程度,无疑堪称“流量小生第一人”。
记者们争先恐后的采访报道,粉丝们的信件和礼物成箱成箱地送到工作室,路人们几乎人手一本他的海报。
然而即使在演艺圈引领的同时,胡歌的母亲作为他的启蒙老师,却始终无法认同他走上这条不稳定的道路。
在母亲眼中,演员这一行前景堪忧,难以为继。
她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地工作生活,而不是整日受制于公众视野,成为镜头前的花瓶。
其实早在胡歌小时候,胡妈妈就不喜欢他参加相关的表演活动,那时送他去考“小荧星艺术团”,也纯粹只是想改变一下他过于内向敏感的性格。
所以,当胡歌真的在娱乐圈一飞冲天后,胡妈妈的担忧和失望可以想见。
面对家人和粉丝的双重压力,胡歌的内心是否也曾动摇过?当越来越多的 压下来、当绯闻不断地被渲染时,他是否也想要退出这风口浪尖的圈子,过上平静的生活?每当疲惫或迷茫时,他是否也会想起母亲年轻时的那句“我就不该让你去考演员”?这些来自家人的压力和童年的阴影,外人又怎会知晓?
所以,当他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不是累趴下,就是喝趴下,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时,那句似有似无的“妈妈你开心吗”,又怎会不教人唏嘘?我们能够想见,这份来自内心的迷茫,也定是源于无法跨越的鸿沟。
2007年,胡歌主演的神雕侠侣大火,事业达到新高峰,也让他在当年夺得白玉兰最佳男主角。
这本该是值得庆贺的一年,他却也在同一时刻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惨案——
深夜归来的他在高速上遭遇车祸,助理当场死亡,自己也重伤濒死。
据目击者描述,整个过程惨烈无比,玻璃渣飞溅,车身扭曲,人们痛苦的呻吟声散发在夜色中。
胡歌被紧急送医后,右脸需要缝上百余针,才勉强挽回了性命。
但更深的伤痕,却印在了他的心里——当时助理正坐在驾驶位,两人本可以互换位置。
很长一段时间,胡歌都陷入了深深自责和懊恼中。
明明成功就在眼前,名利双收,自己却因一个意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搭档。
这份懊悔和内疚几欲将他吞没。
为了纪念助理,他不但将出书版税全数捐出,还以助理的名义兴建了30多所希望小学,希冀能为更多孩子带去希望。
然而“换座”的事实却成了永久的心魔。
每每银白的月光洒向大地,胡歌都会再次历经那天的惨剧,并在深夜苦苦挣扎。
车祸17周年之时,他再度在网上发文:“对不起很多人......”字字都透着撕心裂肺的痛楚。
可见那道伤,至今依然鲜血淋漓。
对胡歌来说,成功就在眼前,却也让他陷入了深渊。
那个节点,无疑是他从一个风光少年,蜕变为略带阴郁的男子的分界线。
当演员走红后,为了避开镁光灯,去国外深造,可说是老生常谈。
但对胡歌来说,这却成了一段离奇的“乌龙”经历。
2017年,在一次颁奖现场,主持人突然宣布胡歌将赴美国进修。
这个消息一出,立时在圈内和粉丝群体掀起轰动。
大家纷纷在网络上为他送行,表示期待他回国发展事业。
然而,热闹还来不及落幕,短短两个月后的某天,他突然神秘现身国内某机场,形同“胡一天”。
粉丝们陷入错愕,记者们急忙赶来采访。
当时的胡歌明显情绪低落,面带倦容,一改往日的神采奕奕。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用了“荒诞”来形容那次美国之行,还比喻自己就像只被围观“表演”的“动物园里的猴子”。
看来,出国前的准备并不充分,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留学计划这么快就被公之于众。
所以那趟本该充满期待的旅程,也就难免被各方视线紧盯,而变得躲躲藏藏。
每每想起那段如履薄冰的日子,胡歌也一定会后怕不已。
其实在圈内,演员想要去外国学习进修并不少见,这本是正常的商业互动和操作。
只是胡歌性格中那份执着的真诚,让他的言行举止总是格外引人注意。
这一次的留学计划,很可能也是他希望转移视线、好好学习的真实想法,只是在推波助澜之下,变了味道。
无奈之余,胡歌只能将错就错,重新踏上这条路。
但那段荒唐经历,想必还是成了他内心新的伤痕。
演艺之路本就艰难,遭遇这些波折,我们又怎能苛责他偶尔的迷茫和低落呢?
手纸事件揭露其环保本色最近,胡歌又因为在环保类型的公益节目中和刘涛吵起了手纸问题而引发热议。
他主张将用过的手纸都带走,遭到所有人的质疑。
对此,网友们纷纷调侃“胡歌又疯了”。
其实早在几年前,胡歌就开始热衷环保相关的言行。
比如高调植树,获得网友们的调侃;再比如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垃圾分类和节约用电用水的提示,也让吃瓜群众嗤之以鼻,认为他太矫情。
但我们是否可以冷静地聆听一下胡歌的环保理念呢?这些年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环保组织,都在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大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始明确指出,人类当前的生活和发展模式,已经严重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
各种污染和废弃物问题如果得不到遏制和转变,前景不堪设想。
其实胡歌仅仅是想要通过自己微小的影响力,也为这场环境保卫战做出一点点贡献。
比如他在手纸问题上的坚持,其实就是想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在消耗和破坏这颗星球。
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废弃物带走或者进行二次利用,这不仅可以真正减轻环境污染,也可以让我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的确,作为公众人物,胡歌的言行常常倍受放大检视。
有时那份孜孜以求的真诚,也会为他招来不少非议。
但就环保问题而言,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娱乐圈同行,又有几人真正能以身作则、引领风气?我们是否可以稍微理解一下胡歌的初衷,而不是轻易地嘲弄否定?
或许,他的言行中正是我们可以反思的一个契机。
他究竟是被逼疯的“职业患者”,还是预见未来的“活人”?
综上所述,当我们回顾胡歌这些年的种种言行时,几度“发疯”的表现,尽管在当下常招致调侃。
但其实每次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一边努力承担着演员的责任,一边又难以完全摆脱公众的揣测。
母亲的不理解,助理的离世,出国遭遇的难堪......这些他无法倾吐的私密记忆,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也让偶尔的失控不足为奇。
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理念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前景的忧虑,又的确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我们不能排除这是他的预见性,也可能会是职业病的表现。
但无论如何,在这风口浪尖的演艺圈中,他的言行中透露出的责任与担当,实在难能可贵。
也许正如网友们戏言,有朝一日,当人类真的面临文明存续的危机,人们会想起曾几何时,有个“叫胡歌的疯子”试图敲响警钟;
也许也有朝一日,当环境污染严重,人们也会想起曾几何时,有个“叫胡歌的疯子”在孤军奋战......
结语届时,他究竟只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疯子,还是一个超前预见的先知,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又岂有资格苛责痛斥?因为话语权,永远掌握在那个未来的、无人知晓的定数手中。
vogue
你们还是批判他爸,这样营销号还是比较习惯
188066xxx
自命清高,装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