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刚结束航空任务回家探亲,却赶上母亲葬礼,抱骨灰盒失声痛哭

杨文敏 2023-07-17 00:17:12

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只要磕了碰了无一不是找双亲哭诉、撒娇,希望从双亲那获取安慰。

随着人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与双亲渐行渐远了,出门在外遇到困难不愿和家里人讲,怕它他们担心,同时现实的认为,逐渐年老的双亲也无法为我们做什么。

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他从一个飞行学员晋升到航天员期间,无论再苦再累,总是一个人默默坚持,不向家人诉苦,他的艰难家人都得从采访中了解。

这仿佛成为了他们一家的相处模式,就连离世的老母亲也是如此,导致翟志刚心中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遗憾。

一、这个书你必须念下去

翟志刚出生于1966年,是他们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他出生时父亲翟向朝53岁,母亲贾桂芝41岁,是高龄产妇,家中还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

虽然子女多,但他们家并不富裕,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的一个贫困小村庄,以前的人普遍认为存人比存钱更有希望。

父母两个人都是朴实的农民,翟志刚的诞生让家中更为拮据,父母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直到一次意外将父亲压垮。

一天,父亲在为生产队劳动垄地时没站稳,突然摔倒在田间,经过医治后还是落下了毛病,腿脚不再像以前那么灵活,干不了重活了。

年长翟志刚8岁的大哥翟志强说:“父亲整天显得忧心忡忡,原本就脾气不好的父亲开始更加暴躁,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对母亲发火。”

对于父亲的行为,母亲没有过多的埋怨他,默默地将同父亲的那一份担子挑到了自己身上。

她能理解父亲的心情,一是身体上折磨人的病痛,二是看着贫困的家庭却无能为力。

已经四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家中生计到生产队干活,冬天上粪,夏天锄草翻地,整日早出晚归。

然而,日子再苦她也要供孩子读书:“咱翟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几个孩子读书。”

她自己虽目不识丁,但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够发奋图强,做个有出息的人,未来不要过得像自己一样辛苦。

根据那时的教育水平,翟家六个兄弟姐妹的教育成果也算不错,除了翟志刚还在念小学,二姐是小学毕业,其他人都读到了高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是文盲,到了翟志刚出生那年,才形成了以小学、初中、高中为主的三级教育体系,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乡村。

当时翟家最有出息的莫过于大姐翟朋素,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学校,也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小学老师。

1975年,九岁的翟志刚被母亲送到了距家60米远的龙江镇小学去读书,他大姐就在那里教书,母亲认为有他姐姐在更能照顾他的学业。

翟朋素也对弟弟的学习特别上心,会和课任老师及时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课后自己也会辅导弟弟。

然而她们的苦心,都被翟志刚辜负了,他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原因在于他太爱替家里操心了,一放学就往家里赶,替在外劳累的母亲打理家中事务。

翟朋素指责他,让他好好念书,他就说:“母亲这把年纪了,我能看着她像父亲那样以后不能动吗?”

这一句话,将翟朋素千句万句的劝学都憋在了嘴里,说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作为家里的一份子,不因自己最小恃宠而骄,尽自己所能为家人分担乃人之常情,拥有这般品质才是懂得尽孝的孩子。

若理所当然地接受家人的付出,念再多的书,日后又能用到何处。

然而,这份孝心还是让一向温柔敦厚的母亲生气了。

那个年代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翟志刚的小学和初中都是靠母亲卖瓜子读完的。

她晚上在家炒瓜子,白天挑着几十斤的炒瓜子到街上卖,一站就是一整天。

辛苦一天到家,母亲将出摊赚得的交票分币从小布包里掏出来,在光线微弱的煤油灯前,用粗糙、干裂的双手将它们逐一抚平、清点。

这个场景触动了翟志刚的内心,辍学打工的想法在他的心中日渐生根发芽。

某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我不想继续念书了,我要帮您老人家支撑起这个家……”

还没等他讲完自己的打算,母亲就怒容满面,她第一次如此严厉地斥责了小儿子:“绝对不行!妈和你爸一辈子不识字,但我们不想你们也不识字。妈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我认准一个理,你这个书必须念下去!”

母亲大动肝火,翟志刚不敢坚持,从此下午放学后,他回到家帮母亲做家务、炒瓜子,炒完再回学校上晚自习,以此分担母亲的担子。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长大,贾桂芝则相反,希望孩子不要像她一样“睁眼瞎”,她要孩子走出去,走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二、他是国家的人

高考前夕,空军飞行学院照例到龙江二中来招生,全县的应届生都去报名了,翟志刚也不例外。

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信心,他也无法丢下家中老人远走他乡,但是面对空军这个光荣的职业,没有人不会心动。

在第一轮筛选后,翟志刚出现在复检的名单中,以往那些被大家看好的体育生反而落选了,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从不引人瞩目的翟志刚居然通过了。

“大家都很惊喜,怎么会有他,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体检的人搞错了。”翟志刚的同学罗卫东说道。

经过第二、三次复查后,翟志刚不负众望成为了龙江二中首个被录取的飞行员。

翟志刚对飞行员有许多顾虑,但是刚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他不禁欢呼雀跃,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个蓝天梦。

欢呼过后,他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告知母亲这个消息,他想过母亲会不会强颜欢笑表示支持,或者委婉让他放弃。

周身劳累的母亲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马上精神焕发,开心地抱着儿子:“我儿子可出息啦!”

每当家中来了客人,多年瘫痪在床的父亲还会兴奋地告诉他们:“我家三儿要当飞行员了!”

1985年5月,翟志刚考上了长春第二飞行学院。

在他走之前,全家摆了宴席,邀请父老乡亲一起庆祝,翟志刚要当飞行员的事情在村里传遍了。

为翟志刚送行时,家里没有什么能给他带上的,母亲就给他炒了一锅瓜子,挑出最饱满的给他。

在火车站,母亲不顾翟志刚的拒绝,将一张由1角、2角攒了许久换来的5元塞到了他手里。

翟志刚再也忍不住离别的不舍,与母亲相拥而泣。

这钱翟志刚没用上,走之前他也给了母亲一个纸糊的小箱子,里面都是角票分币,总共有200多元,全是他高中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入学后,翟志刚每月都能拿到12元的津贴,他只给自己留下2元,其余的全寄回家里。

翟志刚生活上勤俭节约,事业上刻苦奋斗,他踏踏实实地从一个飞行员升至飞行中队长、飞行教员。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与妻子张淑静相识、相恋,在1994年,两人美满成婚。

张淑静曾是空军某部的一名军人,各方面上的觉悟也是当仁不让。

婚后,她不介意丈夫给母亲寄钱,表示丈夫开心就好,丈夫繁忙之际,她还会回去看望婆婆,照顾老人家。

在1996年,翟志刚报名参加了航天员初选体检。

待他过五关斩六将后,没想到最后一关还要对候选人的家属进行体检,检测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

张淑静平日身体素质好,但关乎前途命运的体检还是头一遭,她倍感压力,对丈夫说:“如果因为我的身体原因而影响到你,那我宁愿离婚,哪怕离婚,也不能影响你的前途。”

张淑静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佩服,她总在翟志刚需要的地方,一旦可能会影响丈夫的事业,她又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这股精神还被她延续了下去。

1999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孩子——翟天雄。

某个晚上,翟天雄突发高烧,张淑静冒着大雨抱着儿子去医院,医生见她一个女人如此辛苦,语气有些责怪地问:“你老公咋不来呢?”

翟天雄都烧得迷迷糊糊了,还能回应医生:“我爸是航天员。”

翟志刚对于妻子的付出十分感谢,只要回到家必然帮忙分担家务、照顾儿子。

张淑静曾担心他工作忙,儿子会给他添麻烦,想把儿子送回老家,怎知翟志刚非常反对:“宇航员也是人,怎么能剥夺我做父亲的权利呢?”

他作为父亲的权利保住了,但是作为儿子的权利却被剥夺了。

2003年,翟志刚和杨利伟、聂海胜同为神舟五号的预备宇航员,翟志刚开始投入了封闭训练当中。

厄运突然降临,翟志刚的母亲在这个时候生病了,张淑静得知后,觉得丈夫应该知晓这个消息,但又怕会打扰到他的训练。

在她万般为难之际,母亲打来了电话,让她帮忙隐瞒这一消息,就像当年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上书那样的倔。

遗憾的是,翟志刚错过了“神五”的首飞,小脑萎缩的母亲躺在床上,通过电视机认出了出征仪式上,站在杨利伟身旁的儿子。

二哥翟志勇在一旁于心不忍,想要给翟志刚打电话,告诉他母亲的病情,母亲却坚持隐瞒:“别打扰他,他是国家的人!”

航空任务圆满结束后,翟志刚回家探亲,然而等他千辛万苦回到故里时,赶上的却是母亲的葬礼。

翟志刚跪在棺椁前,久久不愿起身,三姐翟凤兰回忆道:“我们叫了他很多次,但他就是坚持在母亲身边,一言不发。”

等时间一到,母亲的棺椁被抬起,火化,准备下葬。

看着面前崭新的墓碑,翟志刚的表情终于松动,他紧紧抱着母亲的骨灰盒失声痛哭……

三、我们都特别想他了

许久之后,翟志刚才走出了母亲离世的阴霾,重拾为航天事业付出的决心:“从事航天员的职业,对我母亲来说也是一种告慰。”

2021年10月16日,载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入太空进驻中国空间站。

那年,翟志刚是和同事们在天上过的春节,除夕夜那晚过了零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让航天员们通过电视画面与全中国人民打招呼、写对联。

在普通大众眼里这只是节目的一个流程,但在翟家人心目中,却是相隔遥远的一家团圆。

他们说:“那时候,一看小刚出来,心情当时就敞亮了,也顾不上煮饺子,就都围着看呢。”

大哥翟志强告诉记者:“后来有人跟我们说你弟弟胖了,我告诉他那不是胖,而是浮肿,在太空中的反应。”

家人之间的维系,让他比一般人更了解弟弟,但航天员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又使得他与弟弟疏远。

“我已经快两年没见到弟弟了,所有关于弟弟的消息都是从新闻上看来的。”翟志强对记者说。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6个月的“出差”任务结束。

翟家人在家中拉起了横幅“热烈祝贺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胜利返航”,手里还举着国旗,全部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画面,生怕错过任何储藏瞬间。

弟弟的接风饭菜他们也早已备好,主要是一些家乡菜,还有他喜欢的大碴子粥、咸菜。

即使翟志刚已是中国英雄,但在衣食住行上他与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

翟志刚出舱的画面终于呈现,他久违的回到地球,身体无法适应地球的重力,由三个工作人员拉着他身上的安全带,将他从船舱里小心翼翼地提拉出来,再慢慢地搀扶到椅子上。

看着被工作人员搀扶着的弟弟,翟志勇难以抑制,捂着脸,流下了思念的泪水:“看到他在上面时,脸有些浮肿,现在落地后状态很好,家里所有人都放心了。”

翟凤兰说:“我们想对翟志刚说,第一要保重身体,这是最重要的;第二,我们都特别想他了,希望他早日回家!”

自古忠孝两难全,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的夙愿无法实现,过去的遗憾也无法改变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惋惜。

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同时,必然难以看见一旁路上开出的花,但远行的他,永远是指引家人团聚的星星。

很久以前,翟志刚的老家附近有一个机场,偶尔会有飞机从上空飞过。

每当听到飞机的轰鸣声,贾桂芝就会领着孙子跑到院子里,目光恋恋不舍地跟着这些飞机。

有人问她:“你在看什么?”

“看飞机啊!我儿子也是开飞机的!”

8 阅读:4689
评论列表
  • 2023-07-19 22:26

    忠孝难两全啊!向英雄的母亲致敬,向航天英雄致敬!

  • 2023-08-13 23:01

    什么文章,离家60米远的学校去读书,远的很呀???

  • 2023-08-15 21:34

    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