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上,美刚刚大获全胜,不到24小时,又连番对中俄发难

白马过隙弹指间 2023-03-30 11:22:50

安理会上,美国刚刚大获全胜,北溪事件国际调查草案“无疾而终”;24小时内,美方又接连对中俄发难,挑衅意味十分明显;美方“决胜”安理会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美方又究竟是如何对中俄两国接连发难的?

近日,联合国安理会上,关于北溪事件国际调查决议草案的投票终于尘埃落定;除中、俄、巴西三国投出赞成票外,包括美、英、法三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余下12国都选择了弃权,这使得该草案因未达到决议通过最低要求而宣告“流产”。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相信不少人心中其实早有预料。像曝光了北溪事件“猛料”的美国记者赫什就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称其对草案未获通过毫不意外;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则发声表示“遗憾”,称俄方“本认为”各界应该对找出北溪事件真相及“恐袭”背后真凶表现出兴趣。

虽然绝大多数投出弃权票的国家,都以在联合国牵头采取行动前允许国别调查结束更为合理这样的理由拒绝了俄方的合理诉求,但这并不能改变美国在“北溪决议案”上“大获全胜”的事实。

要知道,早在草案讨论阶段,美方代表就以俄方试图转移国际注意力,和俄方有意进行“有罪推定”为由对该决议进行了炮轰式质疑。美方认为,组建特别调查小组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相关国家已经得出“亲乌团体制造了北溪爆炸事件”这一结论,启动国际调查只是俄方为“抹黑”美方而采取的政治手段而已。

对于这种说法,始终被排挤在调查圈之外的俄方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可是北溪爆炸事件中最大的“嫌犯”,启动国际调查程序对美方而言无疑是最“不利”的;毕竟只要查出任何“蛛丝马迹”,美方都将背上“恐袭制造者”的罪名,而这个风险是美方所不能承受的。

而美方并未动用一票否决权,就令中、俄、巴西之外的所有安理会成员投出了弃权票。从这种“可怕的影响力”中不难看出,美西方集团仍然在国际体系中占据着垄断地位;而由这些国家主导的国际风向,也已经不是某个国家能独立抗衡的了。

事实上,就在“北溪”国际调查决议被否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白宫方面就又对中俄“出手”了。美国防部长助理普拉姆声称,中俄两国正在投资对核武器及核力量进行升级,这将危及美国及其盟友;而中方“不愿”就核不扩散问题与美国展开对话的举动,则可能会“造成误判并引发危机”。

其实,早在去年8月召开的第十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美方代表就发表过“中方正在加速扩张核武器库,并拒绝与美方就核军控问题进行对话”的言论。当时,中方就坚决批驳了美方的这种无端指责言论。

中方指出,抹黑中国并不会让美国变得干净,始终都将核力量规模控制在维护国家安全所需最低限度的中国,也不是大搞核扩散跟借机炒作阵营对立的美国所能指责的。

至于在上个月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俄罗斯,更是对美方指责其拒绝交换核力量数据一事“嗤之以鼻”;且不说莫斯科方面不可能在美俄关系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向美方展露己方的核心军事力量,就是美方多次违背核不扩散条约举动,也让俄方对条约协议失去了信心。

就当前局势来说,美方之所以忽然将“核武器”问题拿出来说事,大概率还是为了炒作“中俄威胁论”,并给己方扩张核力量找一个借口;因为美方也很清楚,持续恶化的美中、美俄关系同样会将美方推到战争边缘。与其到时候被中俄抓到己方动用核武器的把柄,不如先下手为强,将加剧核战争危机的“帽子”扣到“拒绝交流”的中俄头上。

0 阅读:182

白马过隙弹指间

简介:说一说历史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