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展33件画作带您了解海派

辽沈晚报 2024-04-25 06:55:18

“百川归海——沈阳故宫院藏海上画派绘画展”在沈阳故宫举办。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丰子恺作品饮水思源图。

赵之谦的牡丹图。

清末民初,继“扬州八怪”之后,出现了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海上画派,简称为海派。这一画派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可以说,海派画家群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月24日,“百川归海——沈阳故宫院藏海上画派绘画展”正式开展。展出33件院藏海派画家作品,包括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等多个海派作家作品,带您了解海上画派,领略海上画派的艺术魅力。

任伯年曾与梵高相提并论 成为吴昌硕伯乐

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上画派简称海派,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画派。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商埠,各地画人流寓上海,成为绘画活动中心。海派参与画家众多,持续时间绵长,绘画风格纷繁,产生影响深远,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上是不多见的。海派具有多元、宽容、借鉴、出新的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吸收外来艺术,善于商业化,乐于大众化。

从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通商,到1896年海派大家任伯年逝世,是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期。主要的代表画家有赵之谦,并称“三熊”的任熊、张熊、朱熊,“四任”中的任薰、任预、任伯年,还包括虚谷、蒲华、胡公寿等人,他们以写意花鸟和人物为主,将工笔、写意、没骨的技法兼施并用,形成了构图虚实相生,色彩浓中见淡的艺术风格。

本次展览上展出了海上画派集大成者任伯年的画作《人物图》,此画人物夸张,衣纹和枝叶用钉头描,起笔多顿点,线条流畅。色调清雅,风格明快,雅俗共赏。

1840年出生的任伯年,是著名清末海派画家,他的绘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任伯年的艺术厘清了陈旧的模式化的时代迷雾,将人物画、花鸟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格局。

其艺术之路颇为精彩。他最初是冒充名家街头卖画,却因此踏上艺术之路,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英国的《画家》杂志将他与梵高相提并论。他指点吴昌硕走上绘画道路,绘画艺术影响清代至近现代画坛至深至大。他还有一个代表性身份:以卖画谋生的民间画师,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商业画师或自由艺术家。

在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期,还展出了清任薰设色消暑图,此画人物勾勒运用钉头鼠尾描,起笔顿挫。背景花、叶用双勾添彩技法,勾线工整精妙,线条结合晕染,更显古雅温润、灵动活泼、神形兼备;清张熊设色溪山客话图,此画笔墨苍茫雄浑,山高林密,涧水湍急,亭屋数间,屋中两位雅士促膝品茗论书。

“金石气”在吴昌硕等人发扬下

取得突出成就

海派绘画的成熟深化期为1897年至海派巨擘吴昌硕谢世的1927年,这个时期是以金石学篆籀(zhòu)和草书笔法入画,“金石气”画风达到鼎盛。金石气,是中国传统书法中一种苍茫、浑厚、朴拙的表现样式。“金石气”在吴昌硕等人的大写意花鸟画以及书法、篆刻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影响了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艺术家,并在王震、陈师曾、赵云壑等后继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继承与播散。

本次展览展出的清吴昌硕设色秋意图,画中秋天的黄菊、秋日的红叶,被巧妙安排在同一画面中,花与叶色彩浓艳清新,使收获季节变得更加成熟;画中心用淡墨轻绘一块竖石,将黄花、红叶很好串连一体,也使画面愈加稳定与平衡。

丰子恺等海派画家作品

呈现鲜明时代特征

约20世纪30年代左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黄宾虹、贺天健、刘海粟、张大千等一大批名家在中国画坛各领风骚。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海上画派也随之衍变,出现以新中国新气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主要的代表画家有丰子恺、程十发等人,其作品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形成了有别传统的、鲜明的时代特征。海派大师们如历史的星辰,引领着后来的画家们不断进行新的笔墨探索。

在本次展览上,就可以欣赏到黄宾虹设色蜀中山水图,此画绘蜀中山水,用笔秀润华滋,以大小、浓淡、干湿不同的点簇,达到天然自成,超然物外的美感。黄宾虹一生多次游览峨眉、青城胜景,并在蜀游中,得悟“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的艺术真谛,这也是蜀中山水成为他笔下常见的绘画母题的重要原因。

还有张大千设色柳荫仕女图,此画是张大千早期仕女的典型作品,构图、笔墨、敷色都很淡雅。背景两株柳树,仕女肩部不明显,单臂倚树而立,手执纨扇,身姿细弱,着装素雅,线条柔美而流畅;丰子恺设色饮水思源图,此画毛笔漫画单线平涂,构图简洁,惜墨如金。

沈阳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故宫近现代书画收藏较为丰富,包括各时期海派名家的作品。展览选取33件院藏海派名家作品,介绍海上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富于时代气息,从内容、形式、意境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仅反映了当时大众的欣赏趣味,也满足了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

0 阅读:12